互评作文送学生一双慧眼
作者:新疆库尔勒华山中学高中语文组 罗玉梅 时间:2006/6/16 18:04:4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19
在作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背着学生精批细改费尽心血,而学生并不明白老师是怎样批改的,为什么要这样那样批改,只看分数,而后就塞进书包万事大吉”的现象是一种无效劳动。必须更新作文的评改观念,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为多渠道批改、多功能批改的反馈方式,让学生参与作文互批互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作文教学流程,使学生在互批自改中悟出一些写作规律,培养学生自我批改作文的能力,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而且提高了阅读鉴赏水平,所以说互评作文送学生一双慧眼。
互评作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不光是爱看别人的作文,还爱改别人的作文。就是平时写作水平差的学生也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提出不足。我常常看到在课间学生们聚到一起改作文,不时听到:“他的这个词用得不恰当,这个句子不通顺,应该这样改……”。当我看到组长在同学作文本上写到:“语句通顺,但是文章内容还不具体,需要认真修改。”时,我真是感慨:学生互改作文既提高了自己,又帮助了别人,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那些写作水平差的学生在互改中也学习到了别人的长处,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写作的水平也不断地提高。如果是单一的老师评价,只能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文,只能是限制、扼杀学生的写作兴趣,最终导致作文教学的失败。所以,在作文评价中应多一把尺子衡量,体现学生的自己评价、学生互相评价、老师评价,应注重评价过程,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记得有一次我以“缺”为话题写作文,其中有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缺爱》的作文,文中写了自己小时候因走路说话比较晚,于是家人都喜欢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表弟,从这时起,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伤痕,直到今天他还是很羡慕。这篇文章如果要老师来批改,很可能会写成有真情实感。而学生的评语:“走进你的心灵,才看到你的伤痛,平时的你是那么的阳光灿烂,这说明你走出了感情的误出,我也为你能如此坚强而高兴。其实,多一次挫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的丰富,也是你人生的一大财富。也许大人们爱的方式不一样,有时是我们误解了大人们的心意,不知你能否接受。”看完这样亲切的评语,哪有学生不爱写作文的,所以说互评作文使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逐渐的提升了。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有一次我以“浮躁”为话题,让学生写作文,然后我找了一篇范文《浮躁中走不出天才》让学生鉴赏。读完后,学生说这篇文章的优点表现为:一是“大中取小”的立意之法。“浮躁”是个宽泛的话题,作者用“添加法”,缩小话题的范围,写“浮躁中走不出天才”这个较小的方面。二是精当的选材之法。弗莱士、柏拉图、“联盟1号”,三则事实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论证“浮躁”的危害。但仔细分析,这篇文章存在结构不严,逻辑不清的问题,致使文章段不明,中心不突出。前两段叙写木偶故事,但没有在此处点明中心论点。第三自然段弗莱士这则材料前没有引导材料的分论点,后无对材料的分析。“联盟1号”这一则材料后也没有相应的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大家为它修改,学生从结构和逻辑方面入手,很好的修改了此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也有帮助。
特别是本学期我们课文有一篇《咬文嚼字》,文章比较长,学生不是很喜欢,于是我采取了,评作文的方法,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先找出五个事例,然后再看作者的分析,最后他们自己归纳出了作者的思路:先用郭老改字的例子引出话题,然后分别用四个例子从不同角度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此复杂的一篇文章学生自己弄清楚了,还用得着老师费口舌吗?同样《说“木叶”》也是如此,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
我发现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自从让学生自己评价作文以来,学生不再认为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学生变得爱看自己的作文了,学会了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而且学会了如何鉴赏文章。所以说互评作文送学生一双慧眼。能大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阅读兴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