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高考志愿的十步操作法

作者:不详  时间:2006/6/25 15:58:0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55
  【内容提要】在志愿填报的问题上,家长、中学、高校要当好参谋,做好指导,但最终要由考生自己选择决定。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主任侯福禄及四川省招生办公室主任王锡宇共同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谈了填报高考志愿的有关问题。
  (一)要提高认识 
  首先要正确估计高招形势。我国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1%,全国每万人中普通本专科在校人数为120人,本专科招生比例全国为4.7∶5.3。今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各省级招办已向考生公布。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如果选定志向和专业后,不论本科或专科,立足于“走”,已经不是很难的事了。很可惜的是,每年都有一批考生分数并不算低,却放弃被高职高专录取的机会,准备来年再考。其实,就读高职高专,学得一技之长,这都是就读、择业、就业的好机会,应当珍惜! 
  虽然全国各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够平衡,但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年来都在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特别加大了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各地还拨出专款发放助学贷款,用于对贫困生的学习生活补助。 
  作为老招生工作者,奉劝各位考生,报考高校及专业志愿前,要对高校招生形势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和认识。 
  (二)坚持四项原则 
  一是要坚持国家需要为第一原则,也是全局性原则。国家批准高校设置的专业,都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专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特别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艰苦行业、国家急需的扶贫专业,更是青年大展宏图的地方。每个考生都应当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兼顾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 
  二是坚持以志向定志愿的原则。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爱好的老师。当你选择志愿符合自己的志趣时,往往能激发自己的潜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日,《中国教育报》刊载: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破解百年数学难题,他的同行邓东皋教授说,朱熹平“生来就属于数学世界的,他热爱数学,了解数学,完全沉浸于其中”。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些年来,我们在录取过程中常常看到一些考生高分落榜,认真分析,都是填报志愿不当造成的。为什么会出现“不当”呢?关键是没有从实际出发,所以考生选报志愿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如自己的身体条件、高考成绩、相关科目成绩、各科分数结构等,正确评价自己,并客观分析形势,知己知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实事求是,量体裁衣,准确到位,才会十拿九稳。 
  四是坚持策略性原则。各省市区安排填报志愿的时间各异,有的是在高考分数公布前一次性填报;有的是分两次填报:本一、二批“知分”(通知高考分,简称知分)前填报,本三和高职高专在本二批录取结束后填报;还有在“知分”后本科与专科分两次填报等。目的一个,都是“为录取服务,为考生着想”。对上线考生来说,不管怎么安排都要定位准确,立足“走”为上策。要确定“争、保、守”三条防线,如估计高考分数达到本科二批录取线又接近重点线的考生,高报一批,争取一本院校录取;认真选好自己“估分”定位的本二批志愿,确保本二批志愿录取;同时也要防止“估分”偏高,有时也需要主动下调一档,争取守住最后防线,选好本科三批及高职高专志愿,实现立足于“走”的愿景。坚持“争、保、守”的策略性原则填报志愿,对考生是有益而无害的。 
  (三)报志愿要牢记“八项注意” 
  一要认真选报好第一志愿。在网上、远程、异地录取的情况下,一志愿院校及专业的选报十分重要,实际录取时,招生院校中90%以上的院校,第一志愿即可录取满额,如果第一志愿高校落选,录取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 
  二要处理好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关系。今年有些省市改为每批第一志愿之后,四个平行志愿,不管怎样,考生一定要注意把几个志愿拉开梯度,并弄清楚所选高校是否招收第二、第三志愿。总之,第一志愿要重视,其他志愿不忽视,并服从调配志愿。 
  三是避免“从众”心理,特别是“知分”后填报志愿,更要防止同班、同校考生志愿扎堆,都报考同一学校和同一专业志愿。 
  四是防止志愿过热(所谓热门地区、热门学校、热门专业)。要冷热搭配,鼓励报考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国家重点建设的院校和中央与地方共建的西部院校以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急需的专业。 
  五要处理好总分和相关科目的关系。所选专业相关科目成绩要好,要能达到学校对相关专业学科成绩的基本要求。 
  六要处理好本省(市)院校和外省(市)院校的关系。好男儿志在四方,把东西南北中的院校都放在选择志愿的视角之内,改变“父母在,不远游”的旧观念。 
  七要处理好招生计划多和少的关系。对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以及国家确定的科研和教学基地的院校专业,尽管招生计划名额少,学习优秀的学生要勇于报考。有的外省(市)高校招生计划总数不算太少,可分散到各专业招生计划只有一两个,选报专业要慎重,且要注意填报服从调配志愿。 
  八要处理好大年和小年的关系。去年考生报考过热的学校和专业,可能今年会降温,去年偏冷的学校和专业,今年又可能会升温。适当微调,把握分寸,冷热适度,是非常必要的。 
  4.选报志愿掌握“十步”操作法 
  (一)掌握政策依据。要认真查阅权威机构公布的近三年高校招生资料和今年招生录取有关规定,尤其要分类分批对口读懂和熟悉省级招生机构公布的各普通高校在考生所在省市区内的专业目录及招生计划,以此作为选报志愿的依据,并相应读懂所报学校的《招生章程》。 
  (二)找准位置。无论是“估分”还是“知分”填报志愿都要找出四个参照点:一是近两年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二是同批次各高校录取分数线和平均分;三是近两年所在中学“等位生”录取学校及专业的情况;四是考生打算报考的院校及专业近三年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和平均分,然后确定自己今年在中学、省市、同科类全体考生中的位置。 
  (三)专业定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先确定选报的学科大类,再选二级学科类,后在二级学科类中选择专业。学科专业门类的选择一般可根据自己所学文史类或理工农医类及其个体的心理特征和志趣爱好确定。 
  (四)学校定位。要认真确定第一学校志愿和专业,做到准确到位,一次搞定。 
  (五)拉开梯度。选报第二志愿(或几个平行志愿),学校志愿间适当拉开梯度,注意志愿间形成的分数级差。填报此类志愿的原则是,一要严肃认真,不可随便凑数;二是一旦被录取,要珍惜录取机会。 
  (六)填写志愿“草表”。成功考生的经验证明通过对“草表”反复斟酌,并征求班主任或长辈及朋友的意见,是有实际参考价值的。 
  (七)审改志愿“草表”。综合各方面意见,结合自己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哪个志愿适当,哪个志愿不适当,逐个审定,切不可草率从事。 
  (八)填写《志愿卡》要规范。考生填写时一定要规范,要特别注意把学校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填写正确。有时一个数码填涂错误,在微机操作录取中就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大麻烦,甚至遗憾终生。 
  (九)两次填报志愿表,都要严肃对待。有些省(市)规定分两次填报志愿,切忌重视第一次,而忽视第二次。第二次填报志愿,学校多、专业多、计划多、类型多,且许多专业技能性、职业性、应用性强,更应仔细斟酌。要利用第二次填报志愿时间充分的有利条件,做到“三个”准确到位,即批次到位、学校到位、专业到位。 
  (十)要注意临时补填志愿,不可错过录取良机。为维护合格考生的录取权益,同时也保证学校的招生质量和计划的完成,有的省(市)还在每批录取结束前对某些院校志愿补足招生计划数的院校专业安排重新征求志愿。考生必须及时注意查阅网上录取信息和补报志愿通知,及时做好补报志愿工作。 
  志愿填报,是件严肃的事情。家长、中学、高校与考生各方都应正确对待。高校与考生是权利和责任的互动关系,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在志愿填报的问题上,家长、中学、高校要当好参谋,做好指导,但最终要由考生自己选择决定。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