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人人“卧薪尝胆”都能够“励志”
作者:杨长平 时间:2006/7/7 8:59:28 来源:光明网转载 人气:934
提起“卧薪尝胆”,大家都会立刻想到一个人,他就是越王勾践,他的典故千古流传,激励着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奋发图强。17岁的余平为了做到“卧薪尝胆”,使自己更加坚强,选择了“住猪圈”这一特殊的“受苦”方式,并且最终取得成功,在中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有望“进入崇州最好的重点高中学习”,真是苦心没有白费,令人大快朵颐。就有一些家长沉不住气了,开始效仿余平的作法,用自己的孩子作“卧薪尝胆”的实验品,企图也磨炼出一个“高材生”。家住水碾河南街的谭先生不是就即刻决定让12岁的儿子到乡下爷爷家去当一回放牛娃吗?
所以笔者就想到一个似乎不该想的问题,余平的励志方法,是任何人随意效仿就可以取得成功的吗?谭先生的决定难免有冲动之嫌。古人“卧薪尝胆”、“悬梁刺骨”以励志的品质确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但方式方法却应该有待改进。他们的做法,无异于现在教育界的大忌——体罚或变相体罚自己,说得严重点,古人的作法简直“残暴”,从这个层面讲,他们励志的方式方法就无法适应当今形势了。
余平最开始的时候“住猪圈”,其实也就是因为家庭困难,“房间不够”。试想,她如若不住猪圈,就得与奶奶同住一房,对自己而言学习不便,对奶奶而言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不便,甚至会影响到她身体的健康,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余平的作法是值得表扬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贫困的环境中,余平的意志比起一般孩子来说,理应更加坚强。在此基础上,她还选择了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并表示“将继续住在猪圈房里,直到自己考上重点大学为止”,且不忙着说这种做法是否有过火之处,单就其精神而言,令人钦佩不已。但钦佩归钦佩,家长和同学盲目效仿却不可取。
首先说余平住猪圈,对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调皮的小猪不时骚扰热爱学习的余平”,但她还是坚持住在这里,应属无耐之举。如果给她一间书房,说不一定她的中考成绩会高出多少呢!况且余平的成功也仅仅是文化知识考试分数而已。其次现在时代不同,教育方法大变,“黄荆棍棍出好人”的时代一去不返。那么多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中,能够励志的极多,作为家长与同学要坚信:不是人人“卧薪尝胆”都能够“励志”,在选择方法的时候当“因人而异”,选择最好的最适合的。否则,就会像谭先生的儿子那样,说出“到乡下后就没人管我了”的话,恐怕谭先生想自己的儿子通过“当放牛娃”来“励志”是没希望的了。(杨长平)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