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对抗高考引发持续性的热点争议
蒋多多极端之举不宜简单否定
《河南日报》焦点网谈版-短信民生栏目倾听您的声音,为您反映问题,请您发表评论,移动用户发至088552828、联通用户发送至88552828、小灵通用户发送至167892828,欢迎您的参加!
今年高考中发生了一件超乎常人想象的事情:南阳八中的女生蒋多多在试卷中写下了“星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才能发光,到了地上就成了冰冷的陨石,和普通的石头没有两样……学校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对学生心理和思想的了解却几乎是一个空白”,以示她对现行教育制度存在的弊端的不满。除此之外,她还把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写到密封线之外,所有试卷都用双色笔来写,故意违犯考试规定。她说她的目的是希望各科成绩为零,以引起社会的重视。事后班主任说她是个怪学生,同学们觉得她很傻,专家或认为她心理不健康,或认为是个悲剧,此种偏激方式不可取。(据7月1日《河南商报》)
读着这个消息,我感到震动。一个受教育者面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竟有如此极端之举。蒋多多大概要被人认为是中学生中的“另类”了。她以牺牲个人的高考成绩为代价,置升学和个人“前途”于不顾,想以此引起社会重视,也许是幼稚的、“不成熟”的表现。但她这样“叛逆”,这样“大胆”,而且言之成理,确实表明了她是有个性的。蒋多多的做法妥与不妥,可能会成为近一个时期人们争论的话题,不过我觉得谈论这个话题,不能脱离现行教育制度存在弊端、极需改革这个大背景:试想,如果素质教育能够得到全面贯彻,应试教育能够向素质教育靠拢,“人的教育”得以施行,学生的个性受到尊重,学校不只“关心学生分数”,而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那么蒋多多这种“极端的”做法,岂有产生的土壤!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深刻地说明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可是在许多地方,由于高考还是悬在各个中学头上的上方宝剑,于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就成了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现象。尽管教育部门下达过《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十项规定》,可是如果高考制度不改革,素质教育就必然受到制约。
不容讳言,许多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有待深化。所有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人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没有,这还很难说。有见识的专家早就指出:社会的主体是人,一切社会的活动,究其本质都是人的活动。人不但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的发展同样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的教育”必须首先尊重人。要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来看待,把学生的人格、感情、要求放在应有的位置。施行“人的教育”,必须尊重个性,对任何一个学生放弃或不尊重,都是“人的教育”所不容许的。“人的教育”,还要重视培养健全的人格,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使学生产生无穷无尽的创造欲,成为勇于向前、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我想如果人们具备了上述观念,对蒋多多这个“另类”,大概就不会简单排斥以至否定了,大概也不会认为她是个“怪人”,她是个“傻子”或者“心理不健康”了。蒋多放弃升学,应该为社会所容许,她仍然有路可走,去追求她的人生之梦,这有韩寒的例子在前头。只是这条路充满荆棘,走这条路十分艰辛,需要有无比坚韧的意志才能坚持到底。相信蒋多多不会让寄希望者归于失望。
话已说得不少,我忽然想到有必要把不久前看过的一个材料,介绍给读者。有人曾把学生比成一台机器,说得尖刻,也说得形象:这台机器的基本功能是做习题,做得多做得好就是受赏识的好机器。对机器加油就是施压,对机器检修就是威胁。谁也不容许这机器有想法,因为所有程序均为教育者设定,系统不容你有“个性”软件。大量的习题其实是机器加工的原料,产品就是“标准答案”。答案在教师嘴里,记住就行,机器用不着独立思考。在考试时,机器得以检验,会评出优劣,以定终身。吃饭,作业,睡觉,考试,机器如此循环运转十几年,几乎磨掉了原本属于人的东西。
愿所有教育工作者及关心教育事业的人们,都能抛弃“机器观”,重视素质论。同时从蒋多多事件中唤起应有的良知,如果这个事件连一些专家的都唤不醒,那就真是一个悲剧了。
网易教育专访蒋多多:我绝对不会去上大学!
7月,对于河南省一名19岁的女孩蒋多多来说,大概是一个难以磨灭的月份。刚刚迈入7月的门槛,《河南商报》就刊发了一篇报道(详见《19岁女生试卷上痛批高考制度 盼望得零分》),该报道的女主角,正是蒋多多。因为在高考试卷上留下了令人惊讶的“不满和宣泄”,这个勇敢的女孩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随后,网易教育迅速制作了专题《新世纪高考“白卷英雄”传》、《纪念蒋多多君:试卷上痛批高考制度的女孩,我挺你!》,再次推波助澜。由于她的勇敢和率真,专题一发布,随即得到网友的热烈回应,3000多条的讨论贴都在追问:“她这么做值不值得?高考到底应该走向何方?”网友的回应还在一条条的继续,但蒋多多并不知情,记者在电话采访里了解到,她还不会上网。
蒋多多说:“我不后悔。”
我酝酿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来做这件事
网易教育:高考已经结束了近一个月,你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后悔吗?
蒋多多:我是永远不会后悔的!
网易教育:当时你在高考试卷上所写的文字,是比较理性的,还是一时的冲动?你认为自己成熟吗?
蒋多多:冲动?我已经酝酿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怎么会是冲动呢?成熟本来就和年龄无关,我认为我自己在各方面都比较成熟。
网易教育:据说你的理想职业是演员或者编剧,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个人有没有打算准备怎么去实现你的理想?
蒋多多:编剧很简单嘛!我觉得我的特长就是写作,不用学就可以了。至于演员嘛,找一个艺校去学学,然后出来工作,当演员。
网易教育:现在找到了你觉得好的艺校吗?
蒋多多:还没有。
网易教育:最近有没有受到来自父母和朋友的压力?
蒋多多:压力倒没有,不过有时候会觉得有点烦(主要是媒体采访,一遍又一遍,穷于应付)。
即便有大学录取我,我也绝不会去
网易教育:如果就此踏上社会?暂时想找什么样的工作(理想一时还实现不了嘛)?
蒋多多:现在我还没有想着作长期工呢!
网易教育:如果有机会让你上书教育部,你会提出什么样具体的建议?是建议彻底消灭高考,还是有一些具体的想法?
蒋多多:我还有好多的意见,反正不是只取消高考一个。
网易教育:现在有没有一些高校和你商谈,可以让你入学?如果有大学要录取你,愿意去吗?
蒋多多:现在没有高校找我,只是媒体上在说。即便有大学录取我,我也绝对不会去的。
网易教育:为什么?其实,那也是一种机会。
蒋多多:首先是现在对大学也没有什么兴趣了!第二点是瓜田李下要避嫌。
网易教育:你为什么对大学没有兴趣?
蒋多多:如果想学真本事的话,不一定只有上大学,也可以通过别的渠道。技校也可以,自学也可以啊!
采访结束了,蒋多多略微稚嫩的话语在电话里却显得很坚定,我们也许可以确信,她自己能够掌控未来。不过,我们怎么能够保证呢?正如一位网友所质疑的:或许,她的行为是在破罐子破摔?
高考不会因为她一个人倒掉的,但当前的制度缺陷,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我若是大学校长一定录取蒋多多
河南南阳八中女生蒋多多高考时不认真答题,还把抗议内容写在了考卷上:“星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才能发光,到了地上就成了冰冷的陨石,和普通的石头没有两样……学校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对学生心理和思想的了解却几乎是一个空白……”她这样做的目的,竟是希望各科成绩为零,以引起社会重视。“抗议”的结果是高考总分114分、“文综合”零分。班主任认为她是个怪学生;同学觉得她这么做很傻;而专家则认为她心理不健康。(见成都晚报近日报道)
据悉,高二以前蒋多多的成绩并不差,但她似乎志不在此,逐渐“自我堕落”,“不务正业”,已经写出100多万字小说手稿。我甚至怀疑多多此举是炒作。但即使是炒作,这样的炒作也太高明太有自信了,你不服不行。如果我是她的父亲,我会“将错就错”帮她炒作到底,从而在大学之外独辟蹊径,开创人生新天地。
如果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一定会想方设法录取她,不管她高考得几分。如果她经济上有困难,我还提供足够的奖学金助她完成学业。对于录取蒋多多,我有非常充分的理由。
就蒋多多个人而言,她的综合素质其实很好。其高二之前成绩都不差,说明她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她非常自信,敢于怀疑、挑战制度权威,有这样品格的孩子,将来不想有所成就都难;她勤奋、有恒心,执着于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100多万字的小说手稿,即使写得不太好,已经超出同龄人许多;就算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局”,她也是一个精于策划和炒作的天才,说明蒋多多在营销、宣传方面大有培养前途。
而从学校方面来说,录取蒋多多有诸多好处。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于大学来说,也是平庸之人易得,灵异之才难觅。像蒋多多这样的人才,得来全不费工夫,岂有“放诸荒野”之理哉?
我们的高考和教育制度已把太多的人磨成无棱无角的“标准件”,像蒋多多这样个性毕露而“不改英雄本色”的人,就如岩石缝里的黄山松,自主的生命力格外顽强。把这样的孩子录取进来,必将给平庸的、死气沉沉的大学带来“鲶鱼效应”,吹皱一潭死水。像这样的“鲶鱼”越多,大学就越有活力,也越有影响力和吸引力。
况且,录取蒋多多还是一个很好的“形象工程”,犹如一则不花钱却效用大的广告。因为现在全国媒体都在关注着她,聚成的光芒必将照亮学校。同时,这也是一个宣示,对各种不服从现行主流高考制度的“偏才”“怪才”发出了希望的召唤。
在咱们中国,一切敢于挑战主流的头角峥嵘之辈,除非他有千百倍于常人的能量,能够全凭一己之力打出一片天地,否则几乎都难逃噩运。希望会有越来越好的命运,等着未来的“蒋多多”们。(作者:童大焕)
文章评论
共有 4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改革者生,保守者死!
但谁敢改革!
谁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