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充电还是贴金?

作者:不详  时间:2006/7/19 20:45:20  来源:中国青年报转载  人气:710
  5月16日《中国教育报》“研训在线”版刊发了《“忽悠式”培训“忽悠”了谁》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教师培训中令人担忧的现象和问题,读来振聋发馈,发人深思。的确,这种“忽悠”式培训不仅伤害了教育,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及时改变,它必将影响和伤害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在佩服作者揭露问题的勇气和见地时,也不能不思考,“忽悠式”培训何时才能不再“忽悠”呢?
  作者在文中强烈呼吁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管理,加强师德建设,激发起教师的敬业精神。对此,我极为赞成。但是,我觉得,要想真正使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收到实效,要真正调动教师的学习兴趣,应搞清楚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培训,是充电还是贴金?
  作为一名教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培训,多参加一些培训活动无疑是难得的好事,因为从一个“教书匠”到一个“教育家”的跨越只有靠学习才能实现,培训活动不仅能够提高个人能力、开阔视野,而且还能够加强不同学科、不同学校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但是,教师如果缺乏正确认识,只抱着混个文凭、取张证书的应付心态参加培训,常常是表面上参加培训,实质上不过是为了取得几个本本,为自己的工作贴金;常常是人在教室心在外,或者如作者在文中描述的找人顶替,培训班教师上面大讲,自己在下面说话,上面讲得津津有味,自己在下面却只管抱头大睡。自然,一个人持着这样的心态参加培训学习,我觉得基层教育的管理者不管怎样改变学习的形式,不论如何改变学习的内容,不管怎样用外在的考核评价对教师来进行堵、压,都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到头来还是少不了“忽悠”。
  因此,要使培训工作真正收到实效,关键是应当引导教师转变心态,要让教师改变观念,主动树立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要变“贴金”为“充电”,使培训成为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教师培训。被动的接受和主观的努力其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就如同我们做教师的努力要求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一样。一个人的看法决定一个人的心态,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当我们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做事情时才可能把事情做好。不是培训没有意义,是一些教师自己把它当成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不是培训的教师在进行“忽悠”,而是参加培训的教师自己“忽悠”了自己。
  我一直认为学习应该是做教师的一辈子的事情,培训是为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应明白自己并不纯粹是为了某个证书而参加进修培训,而是为了自己终身的成长和发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拥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只有终身学习,才可能终生幸福。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每一次学校组织或上级教育部门安排的学习和培训我都把它看作是一件非常幸福和快乐的事情,把培训视为自己成长和进步的加油站与助推剂。几年下来,感到培训确实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让我充实了生活的阅历,使我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并先后成为市里和省里的骨干教师。有时候,一旦因为工作关系没能够及时参加培训,我的心里反倒会耿耿于怀,觉得是一种损失。试想,当一个人把培训当作一种福利、一种享受,心想培训、眼盼培训时,培训又怎能不收到最佳效果,培训又怎会再“忽悠”呢?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败。当今时代,学习尤其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都更为重要。如果教师能够换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培训,带着学习的欲望走近培训,带着欣赏的眼光走近培训,带着感恩的心情走近培训,参与培训者就一定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培训一定能够培出一片鲜花烂漫、百花齐绽。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人民教师 于07-23 23:43发表评论: 第1楼
  • 我们今年暑假一窝蜂地跑到县里进行教育培训,其实几天下来,收获寥寥,基本是拿钱买学分,真是悲哀!中国教育假如都这样,就没有前途,赶快把教育培训商业化之风铲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