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培训汇报课的教学反思
作者:訾伟娜 时间:2006/3/24 22:26:3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292
由于个人的思维局限性,我在对文章的把握上总是舍大求小,抓着细微末节不放,而对文章的把握缺乏整体意识。往往将文章讲得支离破碎,没了味道。王主任在听课后,几次给我提出这一方面的问题,但因为固定思维模式的关系,以及缺乏横向比较,对自己定位不准确,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本次汇报课中,我这个问题,如山洪般爆发,来势汹汹,将我彻底惊醒。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设计问题目的不明确。
学习本课的目的是想通过本文让学生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是要经历很多忧患,而正是这样的忧患才让生活变得珍贵。按照这样的思路,我每设计一个问题方向都应明确到这一目的上。但在设计问题时,我并没有很好的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因而导致问题的目的性不强,不能丝丝相扣,同样也不能为我下面的文章挖掘作铺垫。例如,导语《感恩的心》,本身就是对人生坎坷的总结,可以由“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直接引入文章《泪珠与珍珠》中对人生的感悟,而我在当时设计这一环节的时候没有认真考虑导语的内涵,因而转向人生悲喜的表现形式—泪水,有泪水的人是高尚的人,而后进入文章,即突兀又罗嗦,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二、 内容详简安排不当。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为欣赏散文的内涵和作者寄予其中的感情。因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就是“大语文”与“小语文“的关系问题。众所周知,现在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扩展与深化,语文老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即要素质还是要分数?有这样一种现象,上课听讲的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未必分数会高于不听讲的学生。主要原因就在于“大语文”侧重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可这又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会在短期收到效益,而当前对学生的优劣评价很大程度上仍由分数决定。这样语文教师就会茫然于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依据是文本为主还是以文本为技能训练的辅助,这是我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自己也受小语文的影响,在环节上,我最终决定把文本和训练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幻想把文章讲得面面俱到。可之后课堂上的前松后紧和思路混乱都证明我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更是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的。内容安排应当有详有略,思路明晰。在之后的评课中王主任,刘老师、师父等同事都给了我非常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明白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犀利的眼光,要学会分辨每一篇文章不同的特点:有的在写作手法上有过人之处,值得我们学习,那这样的文章就可用鉴赏的方法学习;有的文章内涵饱满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道理,那么这样的文章我们就要从欣赏的角度去学习。而本文是一篇感情真挚剖析人生的哲理散文,而我一味的分析文本,自然会将文章弄得支离破碎,失去散文本身的美。同时在时间安排上又受其影响,一直在欣赏环节中没有很好的拓展。
三、 在文本分析环节上的设置缺乏整体考虑。
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就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作者给予其中的思想感情以及文本写作上的特点。对文本的分析一般应该以课文的整体思路为线索,环节的设置应该环环渗透,前一问题的设置应是后一问题的铺垫,问题的设置要考虑文本的整体性和作者思想的深入。但我在这一方面的作为较弱,根源是对文本缺乏整体认识,不能明确作者对于文本的写作思路,使文本分析出现混乱现象,直接影响到了课堂的整体安排。
本次汇报课的教学效果让我深深地思考,这里有相当一部分是个性的问题,但我甘愿做醒目棒,在这里与其他青年教师一起深刻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将教学目标统一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几个不同角度不同层级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相互转化相互融合。如何才能将课堂中的不同知识点用一条线索穿起来,就象满地的珍珠,应用一条线将它们串起,才能使一条漂亮的珍珠项链。我想这首先要求老师对文章的整体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了解文章中讲了什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在文章中,学生应当学习什么,如何将你知道的告诉学生,也就是从文本到实践的过程应是怎样的。而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是要求的更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这些都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完善。虽然在本次汇报课上,我没有取得令自己、令领导、令恩师满意的成绩,但我明白一条道理就是:千声赞赏不如当头棒喝。本次汇报课令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更加摆正了自己的位置,看清了今后前进的方向。
在这里我要深深地感谢教研室领导、刘老师、宫老师、以及教研组的同事,是各位让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学生便成了今天这样一个会思考、会总结的教师。我更要感谢青年教师培训工程,给我们这些无经验的青年教师学习的平台、实践的平台、考核总结的平台。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培训工程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对青年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培养了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是我能够快速的成长。
面对新课改的压力、面对课堂容量不断增加的压力、面对社会对特长教育要求越来越高的压力,正在成长中的我们应当激流勇进,勇往直前。为创造石油高中的再次辉煌贡献我们的力量。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