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亮丽文章的魔方

作者: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 陈立军|  时间:2004/8/20 6:58:55  来源:原创  人气:1097
  品读2004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好作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抒情议论,都用上了排比这一修辞方法。确实,排比是十分有效的写作手段,是亮丽文章的魔方。
  一、 用排比写人叙事,言简意丰
  一般的写人叙事,往往要花大量笔墨才能把人物写得形象,把事情叙得清楚。而在非写人叙事的文章中,又不便就人和事“长篇大论”,这时,我们不妨借助排比,将所要写的内容用排比的形式组织在文章里,就能收到言简意丰的绝佳效果。请看《魂断大观园》中的片断:
  宝钗惨笑。一直以来,她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世人皆怪她无情,害死了林妹妹,然而又有谁悲悯她二十年的孤寂呢? 
  当贾府被抄时,是她,冒着被人羞辱的不正身份协助处理。 
  当宝玉出家时,是她,压抑自己的苦楚稳住了王夫人。 
  当儿子出世时,是她,丢弃大小姐脾气,拼命挣钱让他吃好穿好。 
  多少个无眠之夜,多少次绣花针扎进她雪白的肌肤——那曾经令宝玉出神忘形的肌肤,又有多少回她梦中搂着儿子哭泣。一切的一切,在今天全部化为泪水。
  在这个片断里,考生抓住三个特定的时间,采用“当……时”的句式构成排比,三句话,浓缩了宝钗二十年的孤苦寂寞,让人心生无限悲悯之情。
  又如《关羽之恨》片断:
  经过几日苦战,活捉于禁,但关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正准备班师回荆州。
  “报——,荆州已被吕蒙袭了。东吴陆逊正引兵望此处而来。”
  “报——,陆逊用攻心术,本部军士多育降敌之意。”
  “报——,本部军士多翻墙而出,降吴去了!”
  “报——,麦城中粮食将尽,急需救援。”
  关羽跌坐帐中,“悔不该,悔不该不听您的意见,忽视了东吴,才落得如此下场。那,下一步该怎么走?”
  四个“报——”,构成排比,把关羽因不听他人意见,所付代价之沉重,所落下场之悲惨叙写得淋漓尽致。如果不用排比,哪能如此干脆利索,酣畅淋漓?
  二、用排比抒情议论,情浓意厚
  文章中的抒情议论句,本已是文章的动人之处,警策之笔,如果再借助排比的形式表达,情感会更浓烈,议论也会更深刻。如《我的跨越了千年的镜子》中的片断:
  乾坤之中,该有多少人能够在如此漫长历程中静静而平和地等待,安然而坚定地守望自己的坚持?
  在狂风暴雨中,我们摇摆了,动摇了;
  在金钱名利前,我们迷失了,狂妄了;
  在静默等待里,我们灰心了,绝望了;
  在漫长守望中,我们哭泣了,放手了;
  生命里的花苞,本不是如此容易地孕育,这株快要开花的铁树却如一面明镜,映照出了人性的焦躁、伪饰与空洞,映照出了人类的浮夸、空虚与哀号。
  又如《苏轼的赤壁》中的片断: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两段文字,在叙述中抒情也好,在抒情中议论也好,都融入了考生极强的情感,其情感,又通过排比加以强化,其语势之强劲,情感之浓烈,文采之斐然,思想之深邃,令人拍手称快。
  当然,也有考生将人、事、情、理组织在短短的一段文字里,再用排比巧妙穿插组合。在叙事中抒情,在抒情中议论,事理结合,情理相生,酣畅淋漓,妙不可言。
  如《壮哉,猛士》一文的片断: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巨人。您的眉宇之间透着一股刚毅,一股正义,您敏锐的目光揭示了当时社会丑恶的一面!您看到了被封建传统思想压迫致死的祥林嫂;您看到了那位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Q;您还看到了您儿时好友闰土怎样变得麻木。于是,您把这些丑恶用纸记下,用笔代枪,击中时弊,让人们从梦中惊醒……

 
  作者:陈立军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
  邮编:414014         
  电话:13017191208
  Email:lijun0105@mail.china.com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