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改革的感悟

作者:src567|  时间:2004/3/24 12:34:0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595
  今年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第一年,第一次接触到这本语文出版社的《语文》,我有了很深的感触:
  1.新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是鲜活的引人入胜的一篇篇美文,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板着面孔的语文课本形象。教材的编写者们着力开发新课文,所选篇目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在七年级(上)册中,60%的课文首次出现在教材中,其中有80%的现代文是第一次出现在教科书中。现代文如《山中避雨》、《基因畅想》、《犟龟》、《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文言文如《期行》、《乘船》、《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等,都是以前的语文教科书中从未出现过的。
  2.这套教科书所选课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生活气息,既有传统篇目,也有时文佳作,可读性强。如,七年级(上)册中,既有鲁迅的《风筝》、冰心的《忆读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大家名篇,也有黄蓓佳的《心声》、林莉的《小巷深处》、漆孝诗的《基因畅想》等新人的作品;既有《山中避雨》等饱含传统文化内涵的力作,也有《基因畅想》等时代生活气息浓郁的时文。
  3.选文注重体现多元文化,重视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不管是对中国作家的作品,还是外国作家的作品,"语文"版《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者们都十分注重选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的作品。如冰心的《忆读书》一文,作者用自己一生读书的经历勉励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丰子恺在他《山中避雨》中,写一次在茶馆避雨时,从"茶博士"手中接过一把二胡,随意地拉了起来,引起众人驻足倾听的事,作者由此得出"乐与教和"、音乐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使人彼此和谐相处的结论。教材选用的外国作家的作品,如《犟龟》、《我的老师》、《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巨人和孩子》、《鹤群》、《蟋蟀在时报广场》、《山米和白鹤》等,也都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难易适度,特别适合初中学生阅读。
  4.重视从现实意义的角度选取难易适度的新文言文篇目。如《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紧扣时代的脉搏,倡导诚信;《戴震难师》鼓励怀疑、探索,与当今教育合拍;《包拯》倡导廉洁,与时代同声。即使是初中教材中的老篇目,也注意从现实的角度进行重新诠释,赋予新的内涵。如《卖油翁》,过去重视文中体现的熟能生巧的道理,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篇课文还蕴含着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人应该正视自己过去的成绩的道理;《木兰诗》一课,过去在教学中比较重视木兰对国家的"忠"(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现在更重视木兰的"孝"(替父从军),这也正符合热爱父母、热爱"小家",才能保卫国家的人之常情,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在语文教学中,广大师生都感到《语文》教材是一部贴近学生生活,富有人文色彩,文情并茂的好教材。很多学生过去最不爱上的课中就有语文课,现在有了这样一本令他们过目不忘的的好教材,上语文课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由过去的讨厌语文课到现在乐学语文课,这个转变是与这套教材的选文分不开的,这也正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毋庸置疑,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是一套好教材。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忆读书》,是著名作家冰心对自己一生读书生活的回忆,内容真实、生动、有趣,很多学生有过与冰心相同的经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篇文章从表达上看,文气贯通,其口语化的语言风格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这样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作品,如果安排在教材的第1课,让这些刚刚步入初中校门的学生翻开语文教材,首先感受到著名作家的读书生活,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读书的欲望。
  我相信这套教科书一定会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而日益完善,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一定会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良好的文本基础,愿我们的学生都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愿老师们都能成为新教材的使用者、建设者和开发者,愿我们师生与新教材一起成长!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