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学生高消费
作者:佚名| 时间:2004/8/26 21:59:02 来源:原创 人气:3137
一、目标 学习议论文的“有理有据”。(有关知识见课本)
二、背景材料提供
中学生的攀比主要集中在一些时尚消费品上,穿的鞋是“耐克”、“阿迪达斯”等好几百元的名牌货,听音乐用的是上千元的“mp3”播放机,生日请客还得上“肯德基”、“麦当劳”或是上酒店。有的同学看见同学买了手机就回去要求家长买;有同学看见其他同学的电子辞典功能更多,就要求家长换新的;同学互赠礼物也是越新奇、越高档,就越有面子。生日收到的礼物越多就越有人缘,因而为了获得更多礼物,平时送出去的礼物也越多。“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使高消费的势头更猛。据省城调队对株洲市某重点中学初二年级一个60名学生的班级进行的调查表明,90%的同学拥有文曲星、快译通等电子辞典,价格低的要200元,高的达到800多元,而且有的同学用的已是第3台了。
由于学校普遍要求学生着校服,因此,学生在穿着上普遍在鞋上讲究起来,在几个学校的走访中,到处是穿着各种名牌旅游鞋的学生,越到高年级越厉害。前几天,记者来到长沙一家“耐克”休闲品牌专卖店,服务员介绍说,他们一天可以卖掉四五双“耐克”鞋,大都是卖给学生。而在“阿迪达斯”休闲品牌专卖店,服务员说12月14日这个星期天,他们就卖掉十几双鞋,价格从600元到1000元不等,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挑的。
就连上学骑的单车,不少同学也爱比哪个骑的车好。一位家长告诉我们:他在孩子小学快毕业时给孩子买了一部200来元的单车玩,根本没骑几次,到中学后同意他骑车上学,谁知没有几天孩子就不肯骑了,非要换部更好的,说同学笑他的车子太差。一位学校学生处的老师说,他有一回在校门口听见几个学生在议论自己骑的单车,一位同学很炫耀地告诉其他同学,说他那辆漂亮的单车花费了一万块钱,听了让人咋舌。
据一位中学的班主任老师介绍,自己班上有一位同学家境很好,父母经常不在家,于是请了一个保姆照看孩子,给孩子一个月的零用钱竟达到了两三千元,比老师一个月的工资都高。
请朋友到餐馆吃一顿,大家揎袖举箸,把盏相劝,酒杯碰得叮铛响。虽然学校都是明文禁止学生喝酒的,但像这样大着胆子经受“酒精考验”的学生确也不少。酒足饭饱后,还要请大家一起去娱乐一番,溜冰场、电子游戏厅在这时就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这样一个生日下来,花去几百元也不足为怪。花钱者还自有一番道理:要是不请客,自然就不够意思,不够意思就“抠门”、“吝啬”,同学之间关系就不亲密。这么多帽子如泰山压顶,让人透不过气来。这样,原来同学之间真诚的情意被埋没了,流露于表面的是被金钱腐蚀了的假面具。
现在的家庭多呈现“四二一”结构,即4位祖辈和父母争相疼爱独苗,在生活方面尽量满足孩子需要。加之,重点中学和私立中学中,高、中收入户多,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宽裕。据调查,部分家长去学校接送孩子回家都是名牌小轿车。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家长都喜欢对孩子实现学习目标进行物资奖励。如有位同学的高档赛车就是得了全市奥赛一等奖父母奖励的;有位同学学期考试进入班级前10名,父母和爷爷、外公就各按承诺奖励了300元,一些家长说:“只要孩子能考上理想的高中和大学,怎么都值!”。有些家长则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同学面前显得寒酸,抬不起头,于是默许孩子之间相互攀比。以至于一些家境并不富裕的家长,不惜节衣缩食,从牙缝里一点一点地省,供孩子大把大把地花。
三、论据材料补充
1、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边远地区的少年儿童没钱上学。
2、据国家统计,一年里国人用于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钱,能承办两届奥运会。
3、香港的“船王”包玉刚家财万贯,却依然以俭治家,每天仍坐公共汽车上下班。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样一个亿万富翁,买一辆小汽车又算什么,何至于“抠门儿”到这个地步?其实他并不是吝惜那几个钱,而是时时告诫自己切莫贪图享受,追求奢侈生活。
4、“俭以养德”。
5、方志敏烈士有这样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6、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也就飞不起来了”。
四、作文要求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五、论证思路
概括现象(50——60字) 提出观点 进行论证(正反对比,或并列,或递进) 号召或强调、重申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