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飞雁
作者:赵艳东 时间:2006/9/5 13:55:1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31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可以说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代表作了。数学领域成就非凡,而且能诗善文、对唐诗尤为喜爱的华罗庚先生,认为这首诗中的描述有违自然规律,为此,特地写了一首五言诗质疑:“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郭沫若先生见到这首质疑诗后,很快亦以诗作答:“深秋雁南飞,懒雁慢未随。忽闻寒流至,奋翅连连追。”(《咬文嚼字》2004.9张继生)
可以看出华罗庚在用逻辑读诗,郭沫若在戏笔调侃。平时读书时却不经意地发现另两个例证,似乎更可以证明卢纶诗歌没有过分夸张,更没有违背事实。雪天飞雁,是北方并不罕见的现象。首先,北方的雪来得特别的早,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就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而且到现在似乎都这样,我在东北的四年里面,几乎每年国庆节前后(也就是在中秋节稍后)就会看见第一场雪,尽管并不大。
再举两个例证吧。一个例证是另一个重要边塞诗人的诗,高适《别董大(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的并不得意的高适,写的赠别诗。前两句直写眼前景物:落日黄云,天地苍茫;北风吹雁,大雪纷纷。暮色苍茫,游子他乡,沦落之感满纸。但“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的高适,竟转出苍凉豪壮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通常我们更注意它的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了,却忽视了它的前两句正为一首被质疑的弟兄作证。
另一个例证,是比他们二人稍早点的李颀的代表作《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诗意用典故: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李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把守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诗中更渲染边陲恶劣的环境,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此处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同样的情况,我们只注意它的名句了,却又忽视了“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这四句。
还有可信服的一点,这三个皆是亲身在边塞生活过的诗人,而这三首又都是各自的代表作。由此,我觉得,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了吧?
刚才还看到一篇文章《“雁飞”“大雪”<塞下曲>(各抒己見)》(《人民日报》2001年8月9日第十二版),也在争论此事,但都没有可靠的证据。空口推理未必不好,但我们就不参加了,只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添点柴禾——两个例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