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搭建创意阅读的平台
作者:资兴市三中:黄晓江 时间:2006/9/24 7:26:5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75
童话作品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还有夸张和拟人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何老师想到了用同样手法塑造形象的另一种艺术形式——漫画,于是何老师别出心裁地让学生将自己的对童话《小溪流的歌》歌的理解用另一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创意的教学,新颖的形式自然引起了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因此,学生以难以抑制的学习热情投入到阅读、创作、表达等活动中来,,学生在改编漫画作品的过程中体验着创作的快乐,体验着成功的快乐。没有参考答案,没有标准形式,没有老师的权威定论,为学生创意阅读,创意表达搭建了一个平台。
把我的成功告诉你,我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把我们的快乐告诉世界,快乐整个世界。因此,何老师又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快乐。小组交流,推选佳作,公开展览评价,评价时,紧扣“是否合文意,是否有创意”的原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意,激发创意。对推荐作品争执不下时以举手表决的
方式作出最后抉择,这就使每一个同学感受到了尊重,也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
第三个环节给漫画配对白,也是非常有创意的一个举措。因为漫画、动画是这一年龄段学生最熟悉、最喜爱的。学生做他们最喜欢的事,能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同时能更深刻地理解小溪,小河,大江,大海及枯树桩,枯草,泥沙,乌鸦,沉船等劝阻者的形象及小溪流永不止息,不断壮大精神,因为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惟妙惟肖地配好旁白。
另外,何老师选用《泉水叮咚》导入课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学习,引出课题,也是很可取的。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是十分成功的。老师创造性的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让学生恣意挥洒创造力的平台,让学生在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到自由学习的快乐,感受到创造的快乐,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何老师自己认为,这节课还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学生评价作品时,发言不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有两个因素:一是教师没有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其中有一位学生主动要求上台点评漫画,老师只是勉强同意学生站在讲台后面伸出手来远远地指着画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这就无形之中拉开了与学生的距离,好像三尺讲台只是老师的神圣领土而不可侵犯。我想如果能让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毫无顾忌地演说自己的创意,情况将大为改观。二是漫画作品课前预习就已画好,学生作品也许相互看过,小组讨论推选作品时,学生对作品,、对课文已没有新鲜感,因此,讨论时不是很热烈,自然,评作品 也不会积极。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中阅读课文,改编漫画作品或在学生小组推选作品时,强调推选原则(1、符合课文内容;2、有创意。),也许讨论会热烈一点。
另外,如果有条件,可安排学生把文章制作成动画。(当然,现在是不可能的,希望不久的将来,每个学生具备这种能力。)
2005年12月10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