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气盛,儿女情长——毛泽东《虞美人 • 枕上》赏析
在中国当代的旧体诗人中,毛泽东是首屈一指的。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境界开阔,气魄宏大,无论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无论是“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还是“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可以这么说,在毛泽东的诗词中,不管是早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炽热感情,看到的是以天下为已任、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其实,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爱情生活、离愁别绪,在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昂扬炽热的革命情怀的背后,毛泽东也有其丰富的感情世界。其于1921年写给杨开慧的咏别之作《虞美人 • 枕上》就是一首纯粹表现爱情的作品。
词的上阕写的是诗人自己的离愁别绪。起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了愁苦之多,“江海翻波浪”,形象的比喻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愁绪。接着两句写诗人因愁苦而辗转反侧,只好披衣、起坐、仰望星空数星星,“寂寞”“寒”等形容词透露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对杨开慧的深情思念。
词的下阕抒发的是诗人对离人的思念之情。“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这是化用了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名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上的寒星随着天亮而逝去,在诗人眼中只留下了离人清晰的身影。百念成灰的时刻,剩下的就只有对离人的思念了。当诗人将视线转向西边的天空时,一钩残月渐向西落。古时常用月圆表示亲人的团聚,而用月残来表现亲人的离别。如今,面对着西沉的残月,怎能不让人伤心而流泪呢?一个“流”字,形象生动,不仅刻画出月亮西沉的动态美,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对“抛眼泪”的议论。
总之,《虞美人 • 枕上》一词用词精当,比喻巧妙,描写、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爱人杨开慧的深沉的思念。
有人将词中的“愁”理解为是毛泽东对革命前途的忧虑,认为这篇词仍然是表现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关切,恐怕有点牵强附会了。一代伟人,他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他一样会儿女情长!
附:
虞美人 • 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
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1921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