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作文五戒

作者:大连24中 王松|  时间:2004/9/7 17:59:2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27

  一戒矫情作假,失却真心
  做真实人,说真实话,写真心文,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有的品性。台湾诗人郑愁予说过:“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写诗作文,要忠实于自己的情感,忠实于自己的人格。可在严肃的高考应试作文中,有不少考生“为文而造情”,“失却真心”。关于这一点,1998年8月6日《文汇报》上的一则报道,可资证明。该报道云:“在近日结束的安徽省高考阅卷分析会上,广大阅卷教师对作文中的虚假现象议论纷纷。据教师估计,约有25%的安徽考生在作文中开了父母的玩笑……更多的考生则以父母双亡来写自己如何战胜脆弱,微笑着走进考场。在一本30份的试卷中,竟有五分之一的考生说高考前夕父母双亡……”文章贵乎品位,品位在于人品,像这等作假到开自己父母的玩笑,矫情到拿父母双亡来骗取阅卷老师的同情,其人品之低下则可见矣。
  二戒抄、凑、套,作游戏文
  特级教师赵谦翔把这种“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谓之灰色作文,并呼吁要清除灰色污染,主张绿色作文。我们有些学生,平时作文东抄西套,拖张拽李,生硬拼凑,应付老师,也应付自己,大造灰色作文。可怕可悲的是,这种灰色作文,竟像漫天飘飞的尘土一样,污染到了高考考场上。有些考生平素不勤读、不积累,文到写时方恨少,考前赶忙抱佛脚,临考一两个月,拼命背一些时文,读一些考场优秀作文,以便高考时投机取巧,编织文字,炮制文章。据网上公布,2003年某省一考生的满分作文就疑似抄袭,使得该省高考作文评卷组很是尴尬。道德文章,“最忌百家衣”(陆游语),更忌“文抄公”。2002年的高考作文写作要求中增加了“不得抄袭”的条款,这是个警告信号,故不可“以身试法”,自撞枪口。
  三戒无德之言,谬误之语
  有些学生平素不注重看书读报,加强自身的修养,矫正自我的价值取向,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胸无刚正之气,眼无光明之景。在评价社会问题时,看不到主流的清澈澄碧,只盯着眼前的一汪浊水,以致写出一些谬误之语,立下一些无德之言。这种高考作文,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四戒卖弄技巧,惟求“画工”
  元代诗人元好问作诗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作文贵乎天然,如出水芙蓉,自然不饰。明代文学家李贽对于诗文,有“化工”和“画工”两说,他说:“不作意,不经心,信手拈来无不是矣。我谓之化工。”以为“化工”之作,好比大地上的百花,是“天之所生,地之所长”,完全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与“化工”相对立的,便是“画工”,一味“穷巧极工”,大事雕琢,刻意求工,卖弄技巧,处处露出斧凿痕迹,使人感到“词竭而味索然”,令人生厌。有些考生,为求高分,在形式上刻意求新,在语言上苛求华丽,为“文字化妆”(台湾林清玄语),而内容上却无真情实感,或人云亦云,或牵强附会,满纸华丽语,通篇空套话,丧失了应有的个性和天真的本色,这样的文章,弄巧不成反成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五戒缺乏礼貌,少公德心
  香港著名学者、散文家董桥先生曾以“锻句炼字是礼貌”为题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写作用心者大都字字如琢如磨”,“琢磨文字是对拜读大作的人应有的礼貌”,“这种公德心更应慢慢培养起来才是”。可不少考生的作文,书写潦草马虎,文面不美不洁,错别字连篇,用词不加推敲,造句不经锤炼。这等文章,以示阅卷老师,亦是对阅卷老师不礼貌。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