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老师们失去了尊严?

作者:本报记者 朱丽亚  时间:2006/11/1 10:25:08  来源:中国青年报转载  人气:998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陶行知的这句名言贴在宜宾学院第一教学楼门前的宣传栏里,引人注目。
  我相信宜宾学院大多数老师从心底里是认同这句话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为做了有违这句话的事情而感到痛苦。
  更让教师们难以忍受的,是系领导不仅在自考中作弊,还指挥教师在学生期末考试中作弊。
  据法学与社会管理系部分教师反映,2005年7月的一天,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教师们开始对试卷进行复查。突然,分管教学的副主任把10余名老师召集起来,要大家为了本系的发展做一件非常“必要”的工作,即把一些已经被批改并标明了成绩的学生试卷上学生回答的内容,抄到同样的空白卷子上面。在抄之前,副主任反复强调要尽量模仿学生的笔迹。这是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2004级6班的《西方经济学(宏观)》试卷,试卷的批改和打分情况被严重涂改,卷面显得有些混乱。
  事后,教师们得知,原来是因为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外出,该科试卷由另一位教师批改,出现了多人不及格的情况。任课教师回来后又重新批改,使得试卷涂改严重。学校有规定,考试不及格率要控制在1%到10%之间,而教师阅卷如果涂改超过2%,会被视为教学事故。如此一来,两位教师总有一位出现了教学事故。于是,系领导就让教师们模仿学生的笔迹重新抄写试卷。
  “系领导居然组织老师集体造假,这是我们闻所未闻的。”一位教师说,“我们感觉师道尊严荡然无存,愧对良心。”
  也有教师说:“不仅做老师的尊严,连做人的尊严都没有了。”
  还有教师反映,今年从法学与公共管理系毕业的社会专业学生,是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而这批学生原本是中文系的学生,基本是按照文秘培养的,去年法学与公共管理系招进了20来名硕士,师资力量有了很大增强,这批学生才转到了法学与公共管理系。此时,这批学生已经到了写论文、找工作的时候了。
  一位教师说:“我觉得挺对不起这些学生的。他们这4年,大好的青春年华,就这样被一会儿放到这里,一会儿放到那里。”
  一些教师说:“我们并不愿意自揭家丑,但我们渴望一个纯净的教学环境。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我们自己都在违心地做让自己汗颜的事,我们又如何能够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生活、学习在一个传授并实践真理、道义的知识殿堂里?”
  在其他一些地方高校采访的时候,记者也听到过同样的困惑。某高校的一些教师反映,某系领导两个月出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与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干的。作为主编的系领导把写书的任务布置给了老师们,老师们太忙没有时间,只好从网上下载相关内容。就是这样的书,却被作为教材,要求学生购买。
  在采访中,宜宾学院的部分干部也向记者谈了学校所面临的很多困难,作为一所升格才几年的地方高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经费投入上的不足,学校的很多设施都是引资搞的。
  我相信他们所说的都是事实。相对重点高校而言,地方高校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大得多。但对于高校而言,还有很多东西远比学校的规模、比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更重要。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三江渔郎 于11-04 11:36发表评论: 第2楼
  • 你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过没有???!!!
  • 大悲 于11-02 18:04发表评论: 第1楼
  • 我近来十分灰心。女儿生小病住院,那些曾经是老师教出来的医生,一个个与恶魔相比毫不逊色。不仅如此,当我们得知自己的学生将是以后干“坏事”的中流砥柱时,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灰心?一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