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尊严与情感教育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一向都非常推崇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严师出高徒”,这种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部分教师,它主要表现如下:<br>
1.维护教师的体面,否定课堂上与教师意见相左的看法;<br>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平时上课时很有可能犯错误,学生指出其错误,有些教师不但没有改正,反而另找一些理由来搪塞,这样在做不但不能维持教师的体面,反而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br>
2.平时与学生交流过少,放不下教师的架子;<br>
由于与学生很少交流,因时就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最直接情况,也听不到学生对本学科教学的建议。我们生活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受外界的影响很大,不同时代的学生其思想、性格、爱好也有所不同,教师如果还是用老一套观念教学,必将落伍于时代的潮流,其教学必不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br>
3.维护教师权威,扼杀创新意识;<br>
记得美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的话:“要知道我们教鞭下有经常提古怪问题的爱迪生,有大器晚成的牛顿,善于思考的爱因斯坦,我们主要善于培养和引导他们,使之成为社会上的人才”。有些学生好问,甚至会问一些古怪的问题。作为教师应因势利导,切不能讽刺打击。爱迪生小时候上课时由于经常问一些古怪的问题,其教师回答不出问题,反而认为爱迪生智力有问题,要爱迪生退学。幸亏爱迪生有一位伟大的母亲,认为爱迪生智力没问题,继续鼓励和支持爱迪生从事科学研究。后来,爱迪生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br>
尊师重教固然要提倡,但过于强调师道尊严,使师生之间出现隔阂,师生在教学上缺少交流,在感情上缺少沟通,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放下“为人师”的架子,在情感上多与学生交流,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言”。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近几年,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点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br>
1.尊重学生<br>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也随之增强,越来越需要教师、同学能在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