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浪花缘于精当的问题情境
作者:顺义五中 李晓瑾 时间:2006/11/6 11:33:0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72
于是在另外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我换了另外一种方法:
首先我营造了一种默读的氛围,我告诉学生,让我们静一点,再静一点,静静地,细细地,阅读《最后一课》。请大家在文章中画出描写小弗郎士的语句,选择一两个最能反映小弗郎士心情的语句,揣摩他当时的心理,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在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他们开始认真地阅读,教室里会异乎寻常的安静,到学生读完以后,我又让他们合上眼睛,想想 “现在,假设你就是小弗郎士。请你再静静地经历一次这最后一课。”这是,在学生眼睛里装满了东西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交流了:
问题一:心情怎样? 回答的可能是压抑。
问题二:你读到了一些什么?
学生回答的是责任、爱国、坚持、坚强、法兰西万岁……课堂里严肃起来,似乎大家都跟着小弗郎士长大了,懂事了。 问题三:你发现了什么?回答:发现了小弗郎士的变化。我接着追问: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原因吗?学生很轻易就能发现变化,并且得出变化的原因,小弗郎士爱自己的祖国,我接着追问,是不是可以说最后一课之前的小就不爱国呢?学生回答不是,并且说明理由,最后一课前的小弗郎士的爱国感情没有被唤醒,没有表现出来而已。我紧追不舍,问道:“最后一课,不光是小弗郎士懂事了,更是唤醒了他的爱国热情,那么,同学们,你是否从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了什么对你有益的东西呢?你怎样表现你对我们祖国的热爱呢?”学生会想到学好祖国的语言。同学们,你是否从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了什么对你有益的东西?
学生:我们应该抓紧时间,认真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学生: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否则就会后悔莫及了。
学生:做任何事,只要认真去做,就会成功的。
学生:我们应该像小弗郎士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同学们谈得很好。刚才这位同学谈到“爱国”,你是爱国的吗?你怎样表现你对我们祖国的热爱呢?
学生:现在认真学习,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
学生: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
学生:不做有损国格的事。
学生:学好我们祖国的语言。
这个时候,我做了总结:是的,要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其实并不难,学好我们的母语——汉语,就是爱国,希望同学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爱国的公民。
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觉一石激起千层浪,始终处于“愤悱”的状态,而且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始终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所以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显得至关重要。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要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