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携手
作者:李丽 时间:2006/11/20 14:45:3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865
一、从阅读中习得方法,及时迁移
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课文中涉及的修辞方法、写作方法等只会在课堂上笼统接受,而当要求作在自己的作文里时就不会迁移了,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方法缺乏深刻理解或没有及时实践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吃透学生习作。每一篇课文,都要反复领会其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学生的每一次习作,我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更要彻底了解他们习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备课中充分注意,讲课中及时点拨,并在课后作有效的单项写作训练。如《苦练》在塑造主人公陈招娣的形象时,用了以次要人物来陪衬主要人物的手法,课堂上让学生学习理解以后,便让学生立刻运用这一手法写一个同学或其他熟悉的人。
二、从课文中挖掘素材,丰富训练
作文教学是富有实践性的,不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无法有所收获。每天写日记学生必然感到缺少写作素材,那我们就可以从课文中挖掘素材来丰富训练。学完课文后,有针对性地布置小作文,不仅能巩固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有目的地进行写作训练。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挖掘出略点、隐点、续点和触点进行扩展、补充、接编和改写。如在学完《心声》后,让学生针对“李京京被老师拒绝后在小树林中的心理”这一略点进行扩展;针对“赵小桢在公开课前一天向妈妈讲述京京偷听朗读演练的事”这一隐点进行补充;针对“公开课后京京给爷爷写的一封信”这一续点进行接编。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也很乐意,既对学生进行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的训练,又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写作也因此变得很轻松。
三、教学中抓住契机,多写随感
新教材有许多课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会与之产生许多共鸣,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这是相当有价值的契机,指导学生写一些随感,这样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四、审美阅读中顿悟,培养素质
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处在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审美指向不确定,审美情趣比较浮泛,教师应适时引导。教师可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去体悟、去描绘美的生活、美的世界。首先是体悟文本,选读文本中的美点。如读《安塞腰鼓》,可以选读它动与静的映衬美、光与影的变幻美的艺术特色;读《斑羚飞渡》,可选读“飞渡”片断,从悲壮的一幕感悟整体精神的伟大、群体意识的必要。在选读中杂取种种文章精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还可将自己的顿悟用笔记的形式记下来,把从内容到形式的心得运用到平时习作的训练中来。其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增加生活积累。要求学生走进电视,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走遍中国》、《艺术人生》、《科技之光》等节目;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走进集贸市场,看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看不同人物的菜篮子。只有让学生真切地感悟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点,领悟美的情趣,写作时情感才能有依附,立意才能深远。
扎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个长期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引导组织学生有机地将阅读与写作融合,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和实践来丰富自己的积淀,然后再通过有序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作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