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题式阅读可以休矣
作者:卢建利| 时间:2004/10/7 18:26:20 来源:原创 人气:345
阅读是一种自主性很强的精神活动,从欣赏角度讲是一种再创造,所以有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贾宝玉。阅读讲究咀嚼品味、讲究感悟,讲究情感的迁移。只有以身心放松的状态投入,才能达到读者与文章自然交流的佳境。古人读书,都很讲究选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就是为了排除干扰,培养一种读书的心情。现在的高考、中考恰是学生阅读最大的干扰源。它把阅读当成了重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随着这根指挥棒起舞,语文老师们不免急功近利,阅读教学就像老吏审狱,鞭辟入里。条分缕析、精讲细解之下,阅读还原为一个个知识点。煞费苦心地向学生推荐一长串书目,也只是因为要考试。学生们在“魔鬼式”训练之下,就像大海捞针,疲于奔命,毫无“交一个好朋友”的喜悦,更无“精美的精神食粮”的享受。阅读的净化心灵、审美陶情等目的被淡化了。阅读更像一场战争,是为了考场搏杀。
阅读成了高考、中考的重点,指导阅读的书刊也就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带动了一方产业,拉动了内需。随便翻开哪种语文类报刊杂志,必定有“精品阅读”、“佳作赏析”、“阅读真题分析”等栏目。文段之后,大多附有成串令人眼晕的各色题目。阅读能力考查更是处处玄机,步步陷阱。出题者虽也提倡“整体感知”,老师们虽也指导学生“指向中心”,但学生们已被训练得“目无全牛”,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花样翻新的题型。就算答对了题,也已经远离了阅读的宗旨。学生们视阅读为苦事,不少的学生得了“恐读症”。笔者曾问过一些学生,课外阅读是喜欢的,但谈到做阅读题,却一个个瞠目咂舌。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家长们腿没少跑,书没少买,可惜学生敬而远之。老师们更是使出浑身的解数,分析又分析,精讲再精讲,收效也甚寥寥。究其原因,祸根竟是以倡导阅读为己任的高考、中考!是它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乐趣,是它使师生们都迷失了自我!阅读就好像钓鱼,需要钓鱼者有闲情逸致,而高考、中考偏偏在耳边喊:“钓不上不行!钓少了不行!”“钓大鱼!钓大鱼!”钓鱼者心浮气躁起来,恐怕连小鱼都钓不到!
阅读有阅读的章法,做题有做题的规范。就像一个男孩,应该像男孩那样教养,一个女孩,应该像女孩那样教养。如果让男孩穿花裙、抹口红、描龙绣凤,或者让女孩子拉洋车、打拳击、窜上跳下,违反了自然,很难说是美的。阅读和做题也是同样的道理。阅读重个性,求突破创新,情感活跃,训练思维的不定向;而做题重规范,求准确严谨,理性实在,训练思维的定向性。语文重阅读,数学重做题,阅读与做题的区别就像语文和数学的区别。我们能像训练数学那样训练语文吗?数学的矩尺、圆规再好,也画不出语文的情感和灵性。
在高考、中考的引导下,学生们被动无奈,硬着头皮阅读。没有心思,缺乏乐趣,教师过多的植入“规范”和“要求”,学生们找不到“自我”的位置,主观的感悟受到压抑,情感变得麻木。这样的阅读,效果能好得了吗?翻翻北大、清华学子们的肺腑之言,(这样的书也不少)他们有几个是受惠于这种“魔鬼式”的训练,而大幅度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为学生长远考虑,笔者郑重呼吁:高考、中考最好不要越俎代庖,以淡化阅读的功利性,还阅读以本来面目;提倡自主阅读,尊重学生自我阅读的基本权利。想通过考试做题来促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动机可嘉,却是缘木求鱼,也难免拔苗助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