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的改革至关重要——在实施语文课改中的一点思考

作者:青田二中 胡仙红|  时间:2004/10/8 21:03:09  来源:原创  人气:1065
  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已在青田实行近一个月,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正越来越受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实践。但是新课改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成功对接吗?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的改革。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三个维度的发展,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至关重要。因为,任何教学成果的取得,都是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所以,我们必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尝试与推行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语文教改手段努力是实现语文新课改的必由之路。
  一、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 (1)教师与学生之间。情境教学主张教师对儿童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把时空留给学生,使学生研学
  求知过程“自主化”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猜测、思考、讨论、等多种活动,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
  三、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学习专题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讨论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能更是巨大的。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新课改涉及到诸多复杂关系,需要全方位地协调。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基层学校,校长与教师,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学科与学科等。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新课改是系统工程,可谓任重道远。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语文课改一定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因为“路在自己的脚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