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前景是广阔而又光明的。比较作为一种手段,古来有之,以一事物同另一事物的比较或以一事件同另一事件的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屡见不鲜的。但是比较作为一种手段,特别是作为一种文学手段运用于文学中,并且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以促进文学的发展则是非常有意义的,特别是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学中,以融合并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更应 值得重视和探讨。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文学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鱼得水,前景广阔。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习得,而忽视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在关联以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展,从而造成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割裂与脱节,形成了块状教学的现状,即文言文、散文、诗歌等不同文体的分块教学以及同一文体不同篇章的分块教学,殊不知不同文体之间或同一文体不同篇章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比较文学的诞生和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她填补了语文教学中的空白,形成一道独特的亮点。
现笔者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想具体谈谈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一块。而现存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纯粹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故笔者认为比较文学的渗透能够活跃文言文教学的气氛。例如:教师在讲授《逐之武退秦师》时可以结合前面课文《邹忌讽秦王纳柬》和《触龙说赵太后》等,也可以结合前面几册和后面几册的相关课文一起来上,通过比较借鉴来达到教学效果。这种比较可以是跨年级之间的教学,也可以是跨文体、跨时代之间的比较,只要有利于比较教学的顺利进行。这种比较虽然可能会打乱教学安排的进程,但是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小说教学重在学生的体会与领悟。在教学中同样可以引进比较文学。比如中西小说间的比较,不同时代小说间的比较,只要两者存在着可比性。比如,在《红楼梦》教学中,可以课外让学生阅读《浮士德》,再在课堂上安排一课时让学生比较《红楼梦》与西方的《浮士德》。刚开始的比较未必要深入,但可以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和教师的引导提示而逐渐深入。如此,通过比较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西方的文学名著而且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红楼梦》,可谓一举两得。
诗歌的比较也是如此,可以是同一时代同一流派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主体不同时代不同国别间的比较。
总之,只要双方存在着可比性,只要存在着可比的意义,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比较文学的优势发展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
以上是本人的拙见,如有不妥,望批评指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