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苏高考语文命题研讨会摘要

作者:佚名  时间:2007/3/8 19:26:1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19
  首先先引用唐朝诗人刘希夷的一句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来谈高考命题,高考命题是“岁岁年年题小异”。江苏高考命题近几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江苏高考命题依据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考试大纲》,这本大纲积累多年,科学合理,不可能有大的变动,也包括2008年新课标后的高考,仍旧是这个基本大纲。 
  第二、高考涉及面太广、太大,不可能大起大落,那样会面目全非,会引起社会很大的动荡不安,前几年外语听力测试传说要取消,就有一位家长上访,惊动党中央,仅听力测试就是这样,何况是高考呢?再说江苏今年有考生53万人,因此不可能每年有大变化的,不然会搞得民怨沸腾,动荡不安的。 
  第三、每年高考会有小的变化,略有改进拓展,不可能亦步亦趋跟往年完全一样,这也主要要和2008年江苏高考衔接。全国有三本考试大纲,分别是教育部、上海和北京。江苏一贯比较稳定,主要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考试大纲。大家要宣传一个观点,要认真研读教育部制定的《考试大纲》,不仅仅是应试,更是语文教学可操作性很强的读本,可以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达成目标,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是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考试大纲包括语言基础知识、语言表达、阅读和写作等,这些内容概括了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阅读和写作。我们讨论语文教学很多方面如人文性、工具性、探究性等,不管怎样讲语文教学的最终要求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这里面恐怕阅读更重要一些,写作也要重视,写作里更多的是议论方面,从社会需要也偏重议论方面,当然写作基础是记叙文。考试大纲列举的许多条目具体说的就是提高阅读和写作,很科学很全面,包括新课改的很多内容。如现代文阅读中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这里面就含有探究能力,每个项目都有具体内容,做到了这些,就完成了现代文教学任务。我们平时讲新课程很好很现代化,但操作起来很弱,如果教学中能和考试大纲结合起来,可以作为我们语文教学实现具体目标的的途径,可以从容应对考试要求。作为语文教师研究考试大纲对语文教学是很有好处的。 
  现在有人认为2007年考试大纲很弱,它管不到08年高考,但事实怎样,山东、海南、宁夏、广东07年高考就是实行新课程后的高考,很多人认为会天翻地覆的,结果从教育部制定的他们考试大纲来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是照旧的。因为原大纲是科学合理的,即使实行新课标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变化是有的,第一个最大的变化是阅读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除必考的以外,选考有变化,分为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这两种文本理论上又分为很多种,从操作层面上讲文学类文本只包括小说和散文,实用类文本只包括新闻和传记。如果考试是考生两个文本阅读都做,阅卷时只选前面的,考生还是做文学类文本为好。第二是考试内容的变化,多是探究能力(本来是理解分析评价),它又包括三个方面,具体讲文学类文本包括从不同角度分析挖掘丰富意蕴;探究作品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这三个方面。实用类文本包括从不同角度分析挖掘丰富意蕴;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见解这三个方面。现代文变化主要指第一篇科技文可以选议论类或社科类的。错别字考查已放到作文中,出现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算,今年先限到5分。 
  全省语文高考平均分每年是逐步提高的,04年提高0.9分达到89分,05年提高2分左右达到92分,06年提高3分达到95分。不可能一下子提高的,这是荒唐的,像化学04年第一年命题均分提高30分,第二年就有骂娘的,每年提高2到3分很正常的。像江苏这个省份语文平均分保持在100分就行了,但07年不会达到100分,稳步上升,小步慢走。语文教学和高考相濡以沫也不错,但成绩不要有太多的泡沫。 
  每年高考都会有信息,不会起好作用,不要轻易相信,这些信息考试命题中心也不知道,命题人员事先关起来一星期才决定干什么,也不准带资料去。很多信息靠不住的。但江苏考试院考前发布的信息要重视,如去年考前发布命题具有的区分度、覆盖面和时代性对整个命题起了导向作用,值得高三语文语文教师反思的。 
  作为高三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高考指导时应先熟悉考试大纲、高考试卷、本省制定的考试说明等,了解试卷构成,做到胸中有数。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了解每道题的命题方向。如第一题是拼音,05年考查试卷上不出现具体拼音,06年出现了拼音。有人呼吁取消拼音考题,这是没有根据的,现在手机发放短信电脑打字靠的就是拼音,要加强拼音考查,不会取消的。比如修辞,江苏考试说明中又去掉了设问,要晓得修辞不会单独命题,为什么还要列入考试大纲和说明中呢?它主要是结合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和语用题考查。文言文中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也不会单独命题,它主要是放在理解文意和翻译句子中考查。另外我们还要知道高考命题都是具体的,像现代文阅读它的题目都是从文本和材料中引发出来,很少用抽象概念,比如很少考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和写作技巧等,题目太大不具体学生回答就很泛,很难判断对还是错。 
  在命题中往往会设置一些障碍,如名句名篇考查中有意识设置容易写错的字,2005年默写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很多考生就把“幽愁”写成了“忧愁”了,这也是命题人员事先就料想到了,有时候会有意识设置比较难写的字词,2006年默写题“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中的“渺”和“臾“,很多考生不会写这两个字。 
  选择题中每个选择设置错误都是小错误,不可能一眼就看出来,不可能全句都错,那样没有区分度,不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如人物明明是战国人会说成成春秋战国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