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传唱的《钗头凤》
作者:佚名 时间:2007/3/9 21:14:5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05
20岁时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陆游与年轻美貌、温柔多情的表妹唐婉结为秦晋之好。郎才女貌,情投意合,他们婚后感情颇笃,如鱼得水,简直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他们同进同出,在家则是陆游夜读,唐婉添香。恩爱使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都希望相依相偎,白头偕老,共度此生。
谁料,陆游的母亲却另有想法。不知为什么,他从一开始就有点看不上这个是自己侄女的儿媳妇。每当看到陆游与唐婉恩恩爱爱的情景,她心中就满是不高兴,时不时就要发出些无名火来。
一晃几年过去了,老太太心有不满但一直没有大的发作。这一天,她把陆游叫到面前,对他说:“儿呀,我现在年事已高,可是自唐婉过门到现在,也没生下一儿半女,这样不就要绝了我们陆家的后吗!我要你休了唐婉,再为母亲娶一个好儿媳妇来。”
陆游听罢犹如五雷轰顶,苦苦哀求母亲收回成命,可是,母亲决心已定,陆油不敢违抗。
数载伉俪情深,他怎能开口向唐婉说出休妻之言呢!于是,悄悄地在外面找了一所房子,让唐婉住在那里,他则经常到那里与唐婉会面,去慰藉唐婉的孤独。
可是,这事不久又传到了老太太的耳朵里,她怒不可遏,赶到那里,非要陆游马上休掉唐婉不可。陆游拗不过母亲,万般无奈,只好忍痛与唐婉分手了。
转眼两年过去了,陆游与唐婉都在痛苦中煎熬。这时,唐婉在无可奈何中嫁给了赵士程,而陆游也迫于母命,与一位王家女儿结了婚。但是,这种心灵上的伤痕是永远也无法烫平的,陆游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唐婉。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5年),陆游易已经30岁了。一个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日子,他信步来到山阴(今浙江绍兴)城东南四里处的禹迹寺附近的沈园游玩,借以排除久积心头的郁抑。当他倘佯在亭轩楼阁与绿柳间,心情稍有好转时,却在园内的小桥边遇到了唐婉和他的丈夫赵士程。
此时相见,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们被迫分离,一别数载,现在虽然女嫁男娶,天各一方,而两心相印,情实难分。他们四目相望,勾起满怀旧情,脸上都堆起无尽的哀怨。
但是,此时此地,他们又能说些什么呢?只能淡淡地应酬两句,便匆匆分开了。
陆游目不转睛地望着唐婉的背影渐渐远去,最后消失在绿杨翠柳的深处,真想顿足捶胸大哭一场。
此时一别,何时才能再相逢?望着园中对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池中鱼儿双双在水中戏波,陆游深切地感到失去唐婉的难言之痛,不禁潸然泪下。
“相公,请过来用饭了!”
陆游猛地一惊,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身穿青衣、头扎小角的小厮正在同他说话。他抬头看水池旁的亭子里,石桌上已经摆好了热气腾腾的酒菜。
陆游十分诧异地问:“是谁派你送酒菜来的?”
小厮施礼答道:“是赵相公吩咐送来的!”
陆游又问:“是哪位赵相公?”
于是,小厮举手一指掩映在绿柳深处的一角红楼说:“就是那边带家眷的赵相公。”
“明白了,”陆游说,“请代我向赵相公道声谢谢吧。”
小厮听完,转身走了。陆游望着石桌上的酒菜,真是愁肠百结,又陷入了深深的苦恼。
他想,赵士程特意派人送来酒菜,不正是包含着唐婉对自己念念难忘的旧情吗?
此时,陆游心里涌起波澜,思绪万千:他回想起新婚燕尔之时唐婉的细心温存,想起被迫离开唐婉劳燕分飞时唐婉那满带泪痕的悲容,更想起了刚才桥头会面时唐婉那默默的哀愁……
再望望石桌上的酒菜,陆游顿感如万箭穿心,悲痛欲绝,眼泪不禁夺眶而出,那痛楚的泪,滴在酒杯里,滴在饭菜里。酒冷了,饭菜凉了,可是,陆游对唐婉的一片心还是热的。
愁苦难耐,陆游强忍悲痛,把眼泪和酒一点点地咽了下去。
满腹悲痛酒难干,一腔心事凭谁诉?他知道,刚才他饮下的不仅是杯中之酒,更是自己母亲为他酿下的那杯不幸的爱情破裂之酒。
饮罢、思罢、想罢,陆游站起身来,来到园子的粉墙前,提笔在手,让手中笔替他倾诉心中的不尽情怀: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唈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追忆往昔,唐婉为他殷殷劝酒,他们共赏春色,那和谐美满的生活都如梦一般逝去。这错是谁铸成的呢?
今日相逢,春色依旧,但人已非昨,再海誓山盟又能怎样呢?只有莫!莫!莫!
题完这首《钗头凤》词,陆游泪眼独对红花绿柳、粉蝶游鱼,更添无限惆怅,哪里还有心思再赏春景,便拖着沉重的步子,怀着不尽思念,慢慢地走出沈园。
陆游的《钗头凤》词一写出,立即为之洛阳纸贵,街头巷尾,人们争相传唱。
不久,唐婉就听到了《钗头凤》,真是肝摧肠裂,暗自垂泪,便于夜深人静之时,用原调悄悄地和了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的这首《钗头凤》,感情更为凄楚,可谓字字是血,句句如泣如诉。
她虽然与赵士程结婚有几年了,但心中却念念难忘被迫分离的前夫陆游。此次沈园相会,又听到陆游的《钗头凤》,现在又用心血和泪水和了一首,这使唐婉倍干身心交瘁,从此更加郁郁寡欢,心情一天沉似一天,不久,便消魂辞世了。
沈园相会以后,陆游久久难以摆脱沉痛的心情。但他想到金兵入侵,国家危难,便把个人的忧伤置于脑后。这以后,陆游多次上书主张北伐,力图收复失地,参加抗金名将张浚等人的北伐准备工作。但由于投降派的破坏,北伐失败了。后来主战派受到打击,陆游也被罢官,回到故乡山阴。
报国壮志难酬,满腔悲愤难抑,这时的陆游显得十分苍老了。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200年)春天的一个下午,75岁的陆游又独自重游沈园。
这时沈园早已易主,但亭台依旧,40多年前题在粉墙上的《钗头凤》词,经风吹雨蚀,已字迹斑驳,难以辨认了。陆游默吟着当年的词句,追忆着逝去的岁月,不禁怅然若失。他慢慢走到当年与唐婉会面的小桥头,俯视桥下的春水碧波,仿佛还闪映着唐婉身穿盛装的倩影。但定睛一看,除去自己老态龙钟的身影和追逐嬉戏的游鱼,根本没有唐婉的影子。
他想起唐婉已逝世多年了。这时,一抹夕阳,照在园中的老柳树上,在地上留下长长的影子;远处城楼传来了悲壮的号角声。陆游触景生情,感慨万端。他想到自己年老力衰,行将就木,但不忘凭吊遗踪,禁不住泪流满面。
春游本为散心,谁想反结愁肠,他不愿再触动往昔的伤痕,就缓缓地踱出园去。
回到家中,独游沈园的感触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想着当年同唐婉的那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话难吐的相会,夜里睡在床上,竟做了个重游沈园与唐婉重叙旧情的好梦。
第二天醒来,陆游更觉自己对唐婉的思念绵绵,永无绝期,他匆匆起床,挥笔记下了重游沈园的心情: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景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上,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两首题为《登禹迹寺望沈园》的诗,与他40余年前写下的《钗头凤》词一样,充满了哀愁深挚,非常凄楚动人。
岁月不居,近千年过去了,但陆游游的《钗头凤》词,仍能深深地叩动人们的心弦。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