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立秋》的成功背后
作者:佚名 时间:2007/3/28 18:23:1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96
山西省话剧院有一个团结的具有凝聚力的领导班子。这个领导班子的班长就是院长贾茂盛。贾茂盛是一个退伍军人,工作作风中有着军人的作派,为人刚正不阿。在省文化系统工作的二十余年中,他先后在省电影制片厂、省戏剧研究所、省音乐舞蹈研究所等部门工作,拍摄制作了《法撼汾西》等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影视作品。2000年7月,省文化厅党组任命他为省话剧院院长,而他到任的时候,正是山西省话剧院处于有史以来的最低谷时期。话剧市场萎缩,外部环境不景气,几乎全国省级话剧团都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形势。内部是遗留问题一大堆,人员思想混乱,队伍涣散,内外债近200万元,账面上可使用的办公经费只有91.6元钱,全院职工仅靠政府下拨的60%的经费维持生活。全院上下,寻找不到一个突破口,大家的情绪低落。在所谓的三产开发中,广秀大厦的修建,为山西省话剧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千多万,亦将省话剧院拖入到了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其它的院属企业也大多有名无实,严重亏损,给本已艰难生存的省话雪上加霜,全院职工,普遍觉得前途渺茫。看到这样一副破败的局面,看着全体职工生活的清贫,究竟应该怎么办?贾茂盛院长陷入了长时期的沉思之中,一个曾经在全国有影响、在文艺舞台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团体,今天走到了如此的境地,令他痛心疾首。他下决心带领大家重振旗鼓,走出困境,走出山西省话剧院历史上的沼泽地。在与其他领导商量后,贾院长以省文化厅系统内罕见的魄力,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冻结多头账户,该移交的移交,该撤消的撤消,彻底扭转了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与此同时,在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编外人员严重超员的现状,在省文化厅领导的有力支持下,他们依据国家相关政策,使多达81名的编外人员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和分流,解除这些编外人员与省话剧院的劳动关系,使这一困扰省话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在做此项工作时,贾茂盛院长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说情的、有威胁的、有漫骂的、有打匿名电话故意捣乱的、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故意给他难堪的、有起诉到法院打官司的,面对这种情况,贾茂盛院长镇静自若,有理有节地去做工作,最终取得对方的理解和谅解,使对方满意接受,有的还与他成了好朋友。此后,他周密计划、科学安排,亲自组织领导了联合开发广秀大厦事宜,多次分析、研究、考察,请专家评估,努力探索话剧院生存发展的新路子,理顺原先人为造成的复杂关系,大刀阔斧地清理了多年来遗留的积案。四年来,省话剧院领导班子的成员们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院长办公会议经常利用节假日来开,却从不领取岗位津贴。党支部书记孙振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被人称为老黄牛。无论剧院发生什么事,他都及时赶到,冲在前方;业务副院长张德胜,带领儿童剧《我能当班长》剧组到浙江、上海等地演出近百场,长达三个月不能回家,照顾不上正在上初中的女儿,却创造了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在沿海演出的新的辉煌。行政副院长王理军在修整家属院时,身先士卒,敢于负责,不计较个人得失,受到到家属区居民的好评。党总支委员张治中事事以省话剧院的大局为重,多次推掉省外电视剧组的邀请,宁可少收入几万甚至十几万元钱,也要首先保证完成剧院的演出任务,被有关部门评为德艺双馨的好演员。党总支委员解金莲勤勤恳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沉着冷静,坚持工作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从不计较报酬,从未叫苦叫累。领导班子思想一致,团结和谐,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补台,通气在先,决策在后,已经成为省话剧院院部的共识。在重大问题上,主要领导从不搞个人说了算,并且总是严格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来要求和约束自己,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在涉及到演职员的职称评定,业务人员的招收、录用、调入,剧目中的角色分配,财务状况和商业用房的出租,大额度资金使用等等方面,领导班子都要集体讨论研究,及时向全院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通报、公示,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领导班子的民主作风换来了全院职工的信任和支持,换来了全院职工稳定的思想情绪,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工作热情,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2000年10月,沉寂了多年的省话剧院推出了一台小品晚会,产生了不小的反响,离休干部、著名导演王扶丁看后当即提笔写下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以表达其激动的心情。从抓小品、小戏人手,到移植优秀剧目,再到抓原创作品,四年来,一年一个台阶,直到推出了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儿童剧《我能当班长》和话剧《立秋》。四年来,他们走过的是一条艰难跋涉的路,也是一个逐步积累、勇于开拓的过程。在工资只发60%的情况下,努力为创作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而坚守着这一块清贫而高雅的阵地。在排练话剧《立秋》时,正是严冬时节,排练厅内无暖气,像个大冷库,在排练之余无论是主要演员还是群众演员,都抓紧分秒研究自己的角色,主动请教导演,没有一个离开排练厅或者在一旁闲聊,做其它与自己无关的事,使从北京赶来的导演陈颐女士感叹不已。她说:“你们剧院的演员真是了不起,剧本刚发下三天就能脱稿,作为一个省级的院团是很难得的。”
这就是省话剧院的团队精神,这就是这个团队成员的可爱之处。这一切说明,山西省话剧院是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是一支保持了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队伍。同时也使我们慨叹:《立秋》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