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肖像描写

作者:莲塘一中 杨刚华|  时间:2004/10/16 12:09:1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838
 

  [题目] 请选择你熟悉的一位老师进行肖像描写;要能反映人物的性格;不少于200字。
  [指导]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体态、衣着等外形的描写。在文学作品中,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就离不开对人物肖像的细致刻画。

  肖像描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肖像描写要能展示人物的性格。肖像描写的作用不仅仅是在读者面前再现人物的外貌,更重要的是要借此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形传神,这才是肖像描写的目的。如孙犁在《荷花淀》开头对水生的描写:“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这寥寥几笔,便让人感到水生是一个富有朝气、朴实能干的农村青年。再如,有个同学对老师的两次肖像描写,一次是上课前到办公室取作业本:“蒋老师斜躺在藤椅上,脸色蜡黄,满脸倦容,眼神黯淡。”第二次是上课铃响后:“蒋老师快步走进教室,把书放在讲台上,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着全班同学。她眉目舒展,如春风荡漾,她面带微笑,几乎感染了所有同学。”这两次肖像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老师带病上课、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了出来。这才是成功的肖像描写。
  2、肖像描写要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特征”是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进行区别的最本质的方面,通过特征的描绘,可以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思想发展的脉络。这就要求我们观察人物要仔细,要善于概括和总结。如唐弢在《琐忆》中对鲁迅的肖像描写:“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这里作者只抓住鲁迅先生的“目光”和“头发”,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清醒的认识和斗争的彻底。而鲁迅先生在展示祥林嫂悲惨命运时,多次刻画人物的眼睛,通过眼睛的变化反映了祥林嫂身心遭受的挫折,简洁传神。由此可见,抓住人物最显著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避免“面面俱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肖像描写要动静结合。绝大多数同学肖像描写时侧重于人物静态的描摹,这样人物就写不活,缺少点灵气。如果能抓住描摹肖像的一些动作特征,就能更全面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如有个同学写他的数学老师:“她可真是个‘旋风’,说话很快,声音响亮。平日她总是笑呵呵的,有时也发火,可同学们却不怕。她一发火,无非是用黑板擦在讲台上狠狠敲几下,瞪瞪眼睛而已。一阵粉笔灰飘过,她的眼睛不瞪了,气也消了,就象是一挺机关枪‘呯呯呯’一阵子就熄火了。”这段文字就写得生动活泼。一个热爱学生、性格温和的女教师形象如在眼前。

[附范文]
  第一次见到他,实在很难将他与我心中的老师形象联系起来:他有一张职业拳击手才具有的脸——脸上肉不多,但整个脸上的骨骼与肌肉都棱角分明。况且,他脸上还有一道长长的疤痕,平添了几分煞气。他的脸上很少有笑容,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还伴随着压抑。再则便是那双眼睛,一双不怎么漂亮的眼睛暗藏在茶色的眼镜片后面,那眼皮永远是耷拉着的,似乎表示它很疲倦,但只要你走近跟前去感受他那逼人的目光,便会知道所谓“疲倦”绝对是个错觉。记得当时,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牛仔服,一股原始而粗犷的气息从他体内溢出。然而,人不可貌相,他是我碰到过的最和蔼最可近的老师。

  评点:这篇文章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个老师的形象,前文作者似乎要突出老师的“严厉”,职业拳击手似的脸,深藏不露的眼睛,洗得发白的牛仔服;但结尾收笔出人意料,欲扬先抑,令人叫绝。
                                 

文章评论

共有 4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St〇p戀﹏ 于02-04 22:00发表评论: 第4楼
  • 还OK拉
  • 很好 于12-05 21:15发表评论: 第3楼
  • 很好
  • 很好 于12-05 21:15发表评论: 第2楼
  • 很好
  • 于04-01 21:31发表评论: 第1楼
  • 你写的还是差了些,看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