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策略
作者:不详 时间:2007/4/6 23:01:4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977
1. 沉着镇定,从容自信,以平常心应考; “深呼吸助你走向成功”
2. 逐字逐句仔细审准题目,明白考点,再做题; “磨刀不误砍柴功”
3. 每做一道阅读题,均要先将它放回原文段中,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综合信息词句作答,不可脱离原文段答题; “咬定青山不放松”
4. 多角度思考,答案力求全面、具体,无扣分漏洞; “想扣我,没那么容易”
5. 注意时间安排,可先易后难,但不要漏题不做,要努力全部完成。“步步为营,走向成功”
考试时间安排参考:
8:50--9:00阅卷时间,填上密封线内容、检查试卷后,可先审作文题,选材立意,心内构思,初步明确作文写什么。9:00—9:10做基础整合题。9:10—9:20做古诗文阅读题。9:20—9:50做现代文阅读题。9:50—10:00做附加题。10:00—10:40分,完成写作。(以上仅供参考,要根据试题难易程度随机调整。)
二.复习准备
1. 将古诗文复习资料订成一本。
主要有:诗词背诵、三张默写测验卷、三张古文复习卷、三张古文测验卷及其他相关资料。
2. 将模拟题复习资料订成一本。主要有:摸底卷、一模卷、二模卷、九份模拟卷及其他相关资料。
3. 七至九年级课本及“语文科考试说明”、“热点”、《第一轮新课程中考语文试题及优秀考场作文》
三.复习内容
1. 基础整合部分(12分)
A复习“热点”中相关的训练题型:病句、造句(含语言表达)、概括语段、其他。
B复习七至九年级课本的“名著导读”部分的重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名著书目如下:
七年级上:《繁星春水》、《伊索寓言》七年级下:《童年》、《鲁滨孙飘流记》
八年级上:《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八年级下:《西游记》、《名人传》
九年级上:《水浒》九年级下:《格列佛游记》
C掌握历次测验卷、复习卷、模拟卷中出现的综合性活动类型题目,并记住七至九年级课本部分综合性活动的名称。
2. 古诗文阅读部分(22分)
A背诵“诗词背诵”中34首古诗词;
B熟背“诗词默写测验卷”、“古文理解性默写测验卷”、“古诗文总测测验卷”;
C背诵16篇古文的全部课文注释。篇目如下:
七年级上:《论语十则》
八年级上:《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下:《马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
九年级上:《出师表》
九年级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D背诵12篇古文的课文、译文、课堂笔记及相关的复习卷、测验卷、模拟卷中的问答题;篇目如下:七年级上:《论语十则》(该课主要是背课文)
八年级上:《桃花源记》、《陋室铭》、《三峡》(新增篇目)
八年级下:《马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送东阳马生序》(新增篇目)
、《小石潭记》(新增篇目)
九年级上:《出师表》
九年级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新增篇目)
E复习“热点”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内容。
四.现代文阅读部分(32分)
1.复习“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区分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即写法、写作方法)等不同的概念及其作用;
2.翻阅“热点”及历次模拟题中做过的阅读题,尤其是做错了用红笔纠正的地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类似题目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做到举一反三;(提示:不必记题目答案,只需要对知识查漏补缺,对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加以强化记忆。)
3.选做《第一轮新课程中考语文试题及优秀考场作文》中未做的阅读题,保持一定的阅读训练量,限时完成,并校正纠错,总结得失,将做题的良好感觉保持到中考。
五.作文部分(50分)
中考写作命题的价值取向是:让考生自由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发挥个人所长。历次中考作文题的共同点是:1.命题者着眼于让写作者人人有话可说。题目的写作范围都非常宽泛,没有太具体的限制,让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去选择、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2.注意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让考生写自己真实可感的生活,写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强求考生写太成人化的东西,但同时又允许考生写重大问题、社会热点问题。3.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鼓励考生充分发挥想象;不作体裁限制,让考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写作特长。
必杀作文:A抄袭文章B离题文章C未写完文章(时间不足要快速概括写完)
低分作文:A偏题B开头结尾不扣题C无题目D字数不足E卷面差(要求:正楷书写,字迹要清晰,涂改痕迹不要太明显,尽量减少涂改。注意卷面分占4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