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分析,抓住特征——谈说明文的写作
作者:莲塘一中 杨刚华| 时间:2004/10/16 12:51:4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290
虽然说明文是一种基本文体,但学生最不重视,也最怕写。我认为,要写好说明文,关键是要对说明对象有正确、深刻的了解,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说明。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认真观察,仔细分析。
一、明确要求,细致观察
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是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也是正确说明事物、写好文章的前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福楼拜给它的学生莫泊桑上的第一课便是观察。在平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只是观看,还得明察,要仔细看、仔细问、仔细听,必要时还得亲自实践。同时,观察的目的要明确。如写《猫》,若是对猫作全面具体的介绍说明,那就要对猫的品种、形态、特征、功用、饲养等方面作全面的观察;若是从其中一个方面去写,那观察的侧重点就应有所不同。观察时,注意力要集中,可从形、声、色、味、态、势、质地、色泽等几方面去观察。考试时,更应先明确要求,细致观察。要对所提供的文字或图画材料以及题干要求作仔细的阅读和审察,以明确写作目的,这样才能得体符合要求。千万不能只看个大概就匆匆下笔。93年全国卷小作文,明确要求“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关于圆规的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可偏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不能将“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这三项要求兼顾周到。连要求都没达到,何来好文章?明确要求后,就应对照要求,细致观察,不可缺漏要点。而那年高考,又有不少考生因粗疏或是忘了写圆规上端的捏柄,或是忘了写支脚下端的尖针等。
二、认真分析,抓住特征
观察所得的材料仅是现象,而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有的现象是表面的,还必须透过表面的现象去研究它的本质特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观察所得的材料加以具体详细的分析、综合、比较。一位哲人说过:“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些相异的部分,正是事物的本质特性所在。如法布尔《蝉》中“蝉的地穴”这一部分,作者通过比较分析后,紧紧抓住了“蝉的地穴结构不同于其他掘地昆虫的地穴结构”这一特征,引出了蝉的生活习性及生长情况,因而给人留下了清晰的印象。同时,一种事物的特征,一般不止一个,而且不仅仅只表现在一个方面,要想全面把握事物的特征,就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比较、分析。就如写圆规,应当想到这样几个方面:圆规的功能、构造、使用方法等。从这些方面分析清楚圆规的特征,然后有条不紊地将它们加以介绍,这样的说明就比较成功。
三、突出重点,安排主次
全面观察、认真分析后,在各个不同的角度,要根据文章需要突出重点,安排好主次,并舍弃一些次要的方面。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作者抓住了荔枝果实、花、产地、生长习性这些特征作为说明对象,并以生态特性为主,生产为次,在生态特性中,又以果实为主要对象,这样,既迅速列出了多个说明角度,又筛选出了重要信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这样安排,是符合一般读者的认识需求的。若是为果农介绍荔枝的栽培,则毫无疑问,应以荔枝生活习性为主,生态特性为次。
当然,要想写好说明文,还必须注意说明的顺序、方法、语言、结构等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细致观察,抓住特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