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回文拾趣

作者:赵同宇  时间:2007/4/7 14:00:0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94
  作为古诗文中的奇葩,回文诗独具特色,它形式多样,下面主要赏析的是既可顺读又可倒读的回文诗。
  浙江新昌县的南明山中,有一尊历时近三十年才凿成的齐梁时代的大佛。佛高十几丈,自手指至指尖一丈二尺有余。两膝踝间四丈五尺。山寺因此而命名为大佛寺。其周围环境,清净幽雅,景色如画,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天然居。其寺有一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对联巧用“天然居”和“大佛寺”这两个名称,组成回文,切题、工整,自然而有情趣,构成了本幅回文联的主要特色。
  擅写回文的丁药园,更把此体引向深入。他的一曲《菩萨蛮》唱出了千古不变的爱情主题。该词流转自如,毫无拼凑之嫌。
  下帘低唤郎知也,也知郎唤低帘下。
  来到莫疑猜,猜疑莫到来。
  道侬随处好,好处随侬道。
  书寄待何如,如何待寄书。www
  写一个少女与意中人相会。她听到情郎已应约到窗下,便把帘子放下轻轻唤郎,并嘱咐他别胡乱猜疑,一切都好。词曲选材并无特别,奇就奇在整句无论顺读还是倒读,有如行云流水,一气贯通。以上是单句回文。
  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宽慰无数恋人的秦少游,又独辟环形回文,以表述他“今宵酒醒何处”。(柳永语) 
  初看奇巧,形似圆环,经整理为一首七绝: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以少胜多。环环相扣,用十四字写出了二十八言的格律诗,且平仄协调,粘对合律,韵脚正确,严格遵循七绝的格律。顶针回环,实属珍品。
  《白雪遗音选》中的《桃花冷落》更记载了一字回文顶针, 
  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
  桥下金鱼双戏水,水边小鸟理新毛。
  毛衣未湿黄梅雨,雨滴红梨分外娇。
  娇姿常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
  高歌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挂丝绦。
  绦结玲珑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潮平两岸风帆稳,稳坐舟中且慢摇。
  摇入西河天将晚,晚窗寂寞叹无聊。
  聊推纱窗现冷落,落云渺渺被水敲。
  敲门借问天台路,路过西河有断桥,桥边种碧桃。
  回文诗相传由晋代文人傅咸、温峤等首创,但不见作品传世。现实所见最早的回文诗系后秦烈女苏蕙所创作的《璇玑图诗》。
  诗篇讲述的是苏蕙与丈夫因家庭纠纷而分手,后来苏蕙自感自己有责,悔恨自伤,用锦织此回文,向丈夫表达心迹。相传她的丈夫接到此回文锦时,大为感动,立即去接苏蕙,夫妇和好如初。赵正璧主编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说:璇玑图按行“反读、横读、竖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皆成文章。”这幅诗图纵横各为二十九字的正方形,共八百四十一字。有人统计,图中共藏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可谓洋洋万言。唐武则天曾为该图作序,并称苏蕙:“智识精明,仪容秀丽”“才情之妙,超迈古今”。因此本回文图诗也就成了千古传颂之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