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的批评教育方法
作者:广西南宁三十八中 劳尔| 时间:2004/10/17 6:28:3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603
人,总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成长起来的。谁能无过?接受了批评,自觉地反省,努力去改正,才会更好地成长起来。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
这几年的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我几乎批评过每一位学生,又启发他们自觉地反省,我始终注意做好下面几方面工作,促使学生在批评中成长起来,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一、批评要掌握事实
毛泽东说得好:“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精了,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会不承认自己的错。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
例如:初一时有个叫高力的插班生,常在班上捣乱,老师找他谈时,又往往不说真话。针对他的“个性”,我每次要批评他之前,一定从各方面掌握好他与犯错误有关的全部材料,有时为了一个小小细节,花上大半天时间去弄清楚,之后找他来谈,批评他时,他就主动承认错误了,经过反复几次,渐渐地他的侥幸心理弱了,他觉得经常受老师批评没什么意思,在期末考试将近的班会上,他还主动上台发言,表示一定以实际行动,自觉守纪,努力学习,力争受到表扬,在期末考试中要进行进步30名。在他的奋斗下,学年期末考试总分排级62名。家长十分高兴.说班主任能掌握好批评这武器使批评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批评要有的放矢
批评有针对性,收效才会大。老师在台上大讲特讲,但讲得大,讲得空,一般学生既摸不着头脑,犯错误的学生也不怕,还是我行我素。批评要有的放天,就是指批评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上,批评要带有明确的目的,点明改正的方向。
初一下学期的中段刚过,电脑统计表明,调整之后的我班在成绩上没有优势了。我立即召开班干部会议,在充分了解情况之后,在班会上我作了有的放矢的批评。列举一些同学在学习上做得不足的具体事例成绩下降是因为上课不专心,自修课不抓紧时间而造成的。然后给他们提出目标,先在中段考的第一次测验将成绩提上来,有了良好的基础,在期末考试将名次提到XX名,最后还各指派一名干部对他们督促和指导,及时向老师反映情况,促使他们进步。结果在期末考试中,我们班又各科领先了。
三、批评要留有余地
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既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否定或者贬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
我班有位学生叫唐某某,常常旷课,以往老师批评他都听不入耳,老师将他“判了死刑”。有一次他又旷课、回校后我就批评了他,不过我不是历数他的过错也,不讲他屡教不改,而是叫他将以往旷课的原因总结出来,叫他想想,有什么原因是不可以克服的,老师可以帮助他。第二天,他对我说,旷课的原因都可以克服、其实可以做到不旷课的。于是我就说:“古人有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你已懂事.自己想想吧”后来他果真想通了,一个学期都没缺过课,连迟到都极少。
从学生的心理承受出发,恰当地运用“留有余地”的批评方法,让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批评要刚柔相济
刚柔相济是班主任批评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作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常常用刚制柔,以柔克刚。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刚与柔的使用均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为重点。特别是些犯有错误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得就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做了错事,受到别的同学的责任,产生了自卑感,有时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实际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莲柯曾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对这些学生,在批评的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美国著名的管理家亚科卡说过:“表扬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这就说,储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更好。
唐XX同学,性格较暴燥,批评他时他常常会以歪理反驳老师,是个批评不得的人,但他又三天两日自修课违反纪律。后来,我任命地为管理自修纪律的干部,要他自己先约束自己,带头搞好班的自修纪律,他做得不对的就轻描淡写地和他谈谈心。慢慢地,他的纪律好转了,成绩进步了。我想,在教育中,刚与柔的方法若能运用得当,总会有一定收效的。但使用之前必须摸清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五、批评要迂回启发
我们不仅要有一针见血,开门见山的直接批评教育,也要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迂回批评教育。这样可以避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直接交锋,引导、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消化。理解、醒悟,从而改正错误,使批评达到目的。如此批评没有剑拔晋张之势,往往却有事半功倍之效。
我班原有学生郭XX,顽皮捣蛋,无心向学,常与外面的不良分子混在一起,讲求吃喝玩乐,成绩排倒数第一名,学年考试后,成绩依旧,于是打算不读书了。假期到外边打工,一个月换了几个雇主,后来在现实面前,在亲友的教育之下,要求回校读书。回校后,我利用班会,请他在班上谈谈“工作”感受,下边是我们一问一答的节录(注:郭说,不懂得怎样讲,最好老师问他答)。
问“你为什么频频换工种?
答:“第一次,每月才300元,每晚加班到凌晨2:00时,太辛苦了,自己不干了;第二次,迟到了10分钟被,老板‘炒’了;第三次,做修摩托学徒,但自己连说明书也看不明白,不知怎样去干活,干了几天就走了。”
问:“做工期间,你最怕什么?”
答:“最怕打架,一些‘老友’常因小事打得头破血流,一不小心得罪了别人就会被打。”
问:“为什么要回来读书?”
答:“读书才会找到好工作做,外边挣钱很困难,父母养我不易。”
问:“你有无信心遵守纪律?”
答:“有。因为什么地方都讲制度,不遵守就不受欢迎。”
用一个身边的实例去教育学生是最好不过的,他们在郭XX的身上受到了启发,而郭本人也在此作了自我批评,真正认识了学习的重要意义,我想他日后总会比以往努力的他会变好的。
批评教育中,我还把道理寓于生动的事例中。例如在转化后进生工作时,以历史人物张良戒毒、廉颇负荆请罪等的典型事例,引导他们认识到“悬崖勒马”的重要性和“浪子回头”的可行性,从而坚定他们改正错误的意念。这种方式由于能融思想性和形象性于一体,深人浅出,大大增强了批评教育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批评有法,但无定法。有一点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格守的。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老师的用意。善用批评这一教育方式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