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7
- 资源简介:
约3610字。
课题: 昆明的雨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1、品读关键语段,品味汪曾祺语言的“淡而有味”,理解文中展示的温润、闲适、优雅的风土人情。
2、合作探究,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重点难点:
合作探究,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课前准备:ppt
板块 教师活动的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及
反馈串设计
一、
预习展示:
寻雨之踪迹 1、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
2、除了雨,本文还写了哪些景、事?
小结:看来我们的汪老真的很任性,标题分明是《昆明的雨》,写起来却信笔所至,无拘无束,显得有点“散”。
预习交 流 1、昆明的雨季长,但不使人厌烦;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浓绿。
2、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板书:形散。
过渡:汪曾祺曾在《“揉面”——谈语言》一文中这样说:“有一位评论家说我的语言有点特别,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下面就请同学们采用圈点批注的方式来品雨之情味。
1、老师示例:
齐读第3句体现出昆明当地的民俗文化与风情,我们仿佛看到了用雨季里泛着绿意、湿气的仙人掌为主人驱邪祈福的画面。再看后面2句:女生齐读 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百姓日常生活很了解,体现出当地的农业文化。用仙人掌代替篱笆,不是防小偷,而是防家畜,体现了昆明当地人…(善良、淳朴)
2、各组重点研读一段(各组分工7.8.9.10小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语段,划出你觉得有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