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23 11:36: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430字。

  重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1985年中,共写了五部中篇和十几个短篇小说。它们在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无疑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极大的影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我认为,《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它最初使我震惊的是那些颠倒时空秩序、交叉生命世界、极度渲染夸张的艺术手法,但经过认真思索之后,才发现,艺术上的东西,总是表层。《百年孤独》提供给我的,值得借鉴的、给我的视野以拓展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哲学思想,是他独特的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的方式。他之所以能如此潇洒地叙述,与他哲学上的深思密不可分。我认为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的家园。他认为世界是一个轮回,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人的位置十分渺小。他无疑受了相对论的影响,他站在一个非常的高峰,充满同情地鸟瞰着纷纷攘攘的人类世界。
  而《喧哗与骚动》这部同样伟大的著作,最初让我注意的也是艺术上的特色,这些委实是雕虫小技。后来,我才醒悟,应该通过作品去理解福克纳这颗病态的心灵,在这颗落寞而又骚动的灵魂里,始终回响着一个忧愁的无可奈何而又充满希望的主调:过去的历史与现在的世界密切相连,历史的血在当代人的血脉中重复流淌着。
  去年一年,在基于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我认为我的作品中对外国文学的借鉴,既有比较高级的化境,又有属于外部摹写的不化境。
  现在我想,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纳无疑是两座灼热的高炉,而我是冰块。因此,我对自己说,逃离这两个高炉,去开辟自己的世界!
  福克纳对邮票大的故乡小镇,他的杰弗生镇,加西亚•马尔克斯之于马贡多镇,都是立足一点,深入核心,然后获得通向世界的证件,获得聆听宇宙音乐的耳朵。一个作家如果想在作品中包罗万象,势必浮浅。地区主义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在时间上则是无限的;地方主义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在空间上
  则是无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纳都是地区主义,因此都生动地体现了人类灵魂家园的草创和毁弃的历史,都显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螺旋状轨道。因此,他们是大家气象,是恢宏的哲学风度的著作家,而不是浅薄、猎奇的、通俗的小说匠。
  (摘编自莫言《两座灼热的高炉——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纳》)
  材料二:
  1、我认为,文学是否有原创性,与作家是否受到西方文学影响并无直接关系。蒲松龄、曹雪芹大概是没有受到外国文学影响的,据目前的资料所示,这两个人似乎也不懂外语,曹雪芹肯定懂满语,但那时已经是满族人在做皇帝,满语能不能算外语还值得研究。但鲁迅他们这一代作家,大都是懂得外语且明显地受过外国作家影响的。鲁迅的早期小说,有几篇分明地可以看出他借鉴的外国小说,但我们似乎不能以此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学习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作品时,莫言经历了从关注作品的艺术手法到深入理解作家心灵的进阶。
  B.在《百年孤独》中,颠倒时空秩序、交叉生命世界等叙述艺术的形成,受到了马尔克斯哲学思想的影响。
  C.高明的作家在外国文学中进出自如,进是摈弃皮毛,得到精髓;出是发挥特长,写出具有原创性的作品。
  D.高明的作家受外国文学或本国同行影响却不留痕迹,归根结底是他们能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进行创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言将马尔克斯和福克纳视为两座“灼热的高炉”,形象写出二人作品的高知名度带给他的巨大焦虑。
  B.评判文学作品是否具有原创性,不应看作家是否受过西方文学影响,而应看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个性。
  C 乌尔克斯和福克纳之所以能成为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与他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同行的作品密不可分。
  D.追求艺术共同性的东西是我们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学的重要内容,在文学艺术趋同的时代更应该如此。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老舍在《谈读书》中说:“我极喜读狄更斯的作品。初习写作也有些效仿他。他的伟大究竟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只学来些故意逗笑等‘窍门’。”
  B.贾平凹在谈及拉美文学时说:“我首先震惊的是拉美作家在玩熟了欧洲的那些现代派的东西后,又回到他们的拉美,创造了他们伟大的艺术。”
  C.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谈及自己写小说的准备,认为“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
  D.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极大影响,他说:“对诗的认识,将使一个小说作者对于文字性能具有特殊敏感。”
  4.材料二两次提到蒲松龄分别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的相关论述,谈谈下述内容印证了材料中的哪些观点。(6分)
  2024年10月,韩国作家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多年来,她的作品被广泛翻译,尤其出名的是她笔下饱受自我异化和痛苦折磨的人物。有评论家认为,其作品借人物的痛苦经历,深刻揭露了韩国守旧传统对人的压迫,反映了现代人的普遍状况,其变形感和荒诞感与卡夫卡的《变形记》接续。在谈到自己的小说创作时,韩江也说:“我很爱看书,各种韩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韩语的外国文学,我都读了很多,他们给予了我创作的灵感。”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考生把握重点语段(提到蒲松龄)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人间赶路
  李修文
  我的祖父曾经告诉我,他一辈子经历过很多不幸,其中最大的一桩,就是直到晚年才迎来真正的五谷丰登。相比年轻时的兵荒马乱,来日无多的人间光阴才是最要命的东西。我大致理解他:在他的朋友中,有人牙齿坏了才第一次吃上苹果,有人眼睛看不见了儿孙才买来电视机——①这世上让人绝望的,总是漫无边际的好东西。
  这庸常的人间,在我祖父眼中,不啻酒醉后的太虚幻境。②每次前来武汉,如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