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复旦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420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10分)
1.(5分)按要求填空。
(1)鹰击长空,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3)千乘之国,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作为“陈情”的开始,同时这也是全文陈述苦情的总括。
【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平时要注意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2.(2分)下面关于“三星堆”的报道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最近,关于“三星堆新发现”的讨论不绝如缕,已经处于霸屏状态。从黄金面具残片、龙形器到牙雕、玉琮,这些栩栩如生的出土宝藏成了当红流量,人们关注“三星堆”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源自对中华文明历史故事的好奇,如外形似火锅的“陶三足炊器”,让人不禁遥想三千年前古蜀人尝鼎一脔的惬意生活。
A.不绝如缕 B.栩栩如生 C.附庸风雅 D.尝鼎一脔
3.(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
陕北民间的剪纸,千百年来都只是无数农村妇女的普通手艺,她们从不把剪纸看成传递情感世界的手段, , 。 , ,通过对剪纸意义的重新认知,它就成为了一门艺术。
①这又反过来推动了民间剪纸艺人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觉表达
②而这些始终只潜藏在剪纸行为的背后,没有人去深入探究
③但从事民间艺术研究的学者从剪纸作品中发掘出精神元素
④当然她们会无意识地通过剪纸的线条与造型流露喜怒哀乐
A.③②④①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D ④②③①
二、阅读(70分)(一)
4.(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主题思想加上合适的艺术形式,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作品。这种说法勉强也能成立,只不过,那是指常规的好作品,而不是指真正的杰作,更不是指伟大的作品。
②伟大的艺术作品,没有清晰的主题思想,也没有简明的结论。现在我们似乎说得出几句它们的主题思想和结论,但那是后人强加给它们的。后人为了讲解它们、分析它们,就找了几条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拐杖”,其实那些“拐杖”都不属于伟大作品本身。例如,人们常常会说《离骚》的主题思想是“怀才不遇的爱国主义”,说《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歌颂封建家庭叛逆者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