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育才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15 13:38: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6 总计: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580字。

  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先在答题卡上准确工整地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
  3.请在答题卡中题号对应的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再来看战争。战争的领导者,如果他们是一些没有战争经验的人,对于一个具体的战争的深刻的指导规律,在开始阶段是不了解的。他们在开始阶段只是身历了许多作战的经验,而且败仗是打得很多的。然而这些经验,使他们能够理解贯串整个战争的内部的东西,即那个具体战争的规律性,懂得了战略和战术,因而能够有把握地去指导战争。此时,如果改换一个无经验的人去指导,又会要在吃了一些败仗之后才能理会战争的正确的规律。
  常常听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时说出来的一句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呢? 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及至把工作的情况和环境给以详细分析之后,他就觉得比较地有了把握,愿意去做这项工作。如果这个人在这项工作中经过了一个时期,他有了这项工作的经验了,而他又是一个肯虚心体察情况的人,不是一个主观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人,他就能够自己做出应该怎样进行工作的结论,他的工作勇气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了。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 ,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
  由此看来,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必须着重指明。第一个,在前面已经说过的,这里再重复说一说,就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问题。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材料二:
  《实践论》是1937年7月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的讲演稿。文章是要从认识论上来探索,弥补中国共产党进行中国革命的理论准备不足问题。
  《实践论》是经过了毛泽东长时间理论思考,反复酝酿而形成的。早在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就提出,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是什么“先哲”、天生的圣人,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我们的实践斗争。1936年,毛泽东又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认识战争的规律必须经过两个过程:一是制定战争的计划。  “指挥员的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及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二是执行战争的计划。  “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战局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关于战争认识发展的两个过程,后来演化成《实践论》中通过实践这个基础,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和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毛泽东还有十六字口诀形象地描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些论述都为《实践论》写作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准备。
  《实践论》是为反对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而作,同时毛泽东也旗帜鲜明地反对“经验论”:“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这种理论的错误,在于不知道感觉材料固然是客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但它们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为了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毛泽东指出,必须经过思考,整理改造感觉材料,形成系统的概念和理论。
  《实践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独创性贡献。毛泽东把认识论定位为实践论,即从认识高度上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他在《实践论》中阐明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揭示了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有着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不同的特点,要充分认识中国国情,掌握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必须经历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的反复的过程。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若干基本原理的指导,同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也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实践论》就是这方面的集大成。它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和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进行了全面研究和阐述。
  《实践论》对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作了充分的哲学论证,是中国革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的光辉著作。
  (摘编自刘毅强《标志思想路线成熟的一个独创性贡献》)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经历许多战斗是人们认识过程的第一步,对这些战斗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改造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步。
  B. 材料一“闭目塞听”“根本绝缘”等词,凸显了这类人不会形成理性认识,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C. 画线句中“这方面”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对革命的指导及其在新条件下的充实和发展。
  D. 材料二里所提到的“十六字口诀”为材料一中的“整理和改造”材料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操作方法。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要能够更好地指导战争,就有必要经历许多战争,且必须经历许多败仗,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战斗经验。
  B. 如果没有感性这一源泉,理性的东西就如同无源之水,所以相较而言,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为重要。
  C.制定战争计划是在实践基础上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执行战争计划却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D.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都体现出脱离实践而造成的认识偏差。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英国的科学家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中国共产党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来指导革命。
  C. 古人通过观察云霞和天气,从而得出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经验。
  D. 小陶子望着风景如画的长江两岸,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
  4. 归纳法是一种从一系列个别或特殊的事实、例子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或结论的方法。请简要说明材料一是如何使用归纳法进行推理的,并分析其效果。(4分)
  5. 材料一最后一段中说“这里有两个要点”,但文段只给出了一个要点。请结合两则材料,补写出第二个要点,并说明依据。(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听雨
  季羡林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  “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