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8440字。
上海市黄浦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而倔起阡陌之中。(贾谊《 》)
(3)《庄子 •齐物论》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以“ , ”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水澹澹兮生烟(重点字:澹)
(2)蹑足行伍之间 过秦论(重点字:蹑)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重点字:诞、殇)
2.按要求做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2分)
就《红楼梦》来说,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正因为它人物众多,类型多样,所以其内部是大体平街的,这正是整本书阅读带来的一种对人物的全景式理解。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让人在阅读时更有可能取得整体的平衡。
①即使仅仅在女性层面
②而探春又是一个很刚强的人
③《红楼梦》中人物性格也极为丰富
④《红楼梦》人物中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⑤也有理性能控制情感的薛宝钗
A.①③⑤④② B.①②③⑤④ C.④⑤②①③ D.④②⑤③①
(2)小明阅读《红楼梦》后写下四条读书笔记,请帮助他找出有错误的一项并修正。(3分)
A.小说中“真”与“假”是一组重要概念,既指叙事层面的真事与虚拟,也指道德层面的真诚与虚伪。
B. 小说有两条基本的情节线索,一条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一条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
C. 小说中故事发生的重要环境是大观园,有学者认为大观园象征若世外桃源。此外,小说还设置了大荒山、太虚幻境等空间,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D. 小说在开始的序幕部分,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对主要人物关系及其各自命运作了梳理和暗示,以帮助读者获得纲领性的把握。
有错误的一项是( )
修正处:“ ”应为“ ”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3-7题。(17分)
近期,有关 AI (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的话题成为热点。请你结合相关新闻报道与学术论文,围 绕“人类的文学创作是否会被AI取代”这一问题,梳理信息,参与研讨。
【材料一】
——“AI语境下的文学创作与接受”座谈会在京举行
①9月23日 ,“AI语境下的文学创作与接受”座谈会在京举行。座谈会由中国作协、中国科协主办。
②与会专家表示,芥川奖获奖小说《东京同情塔》约有5%的内容由AI创作,第五届江苏青年科普科幻大赛二等奖作品《机忆之地》由人工智能创作……这些事件都让文学界思考,作家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文学的未来在哪里?引发冲击的同时,AI文学写作也带来新的机遇。AI技术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