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百校2025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21 8:58: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5 总计:1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000字。

  福建省百校2025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美学始终是学术热点、文化热点和生活热点,王国维对近代中国美学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将源于西方的关学术语融入中国关学话语建构中,确立了跨文化美学新范式。
  ②作为在特殊文化语境中诞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文艺美学具有见证历史的特殊意义,不仅体现在当代中国学者努力追踪世界关学发展方向、传承中国思想资源的特定情怀,也体现在推动实现美学中国化的现代理论建构意图中。社会转型、文化转型、人的生活转型和文艺转型,拓展甚至改变了文艺关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和形态。问题存在之处,即是文艺关学的可能性发生之处。对于文艺关学来说,重要的不是学科建构的定位问题,它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摆脱美学、文学理论和艺术理论的发展逻辑。
  ③现代中国“政治美学”思想遗产的形成,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造,也体现出自现代以来,在观念生产和理论创构方面,中国关学价值选择的重心和方向。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关学”,是其思想语系中最能体现“人的解放”理想和“人类命运总体研究”意图的科学理论,它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政治美学”思想的生成;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礼乐文明、诗学政治及家国同构等精神资源,是现代中国“政治关学”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源头;而现代启变革诉求与本土思想产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左翼”及“,表征中国社会和文艺内在延安文艺等,则为现代中国“政治英学”思想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提供了现实土壤。现代中国“政治关学”思想遗产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造,不仅体现了革命文艺的基本性质和中国文论本土话语的丰富内涵与精神特质,也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话语转换和理论重构,
  (摘编自陆航《探索当代中国美学创新之路》)
  材料二:
  从哲学角度看,审美感受不但是人类精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它区别于感官方式、理性方式和信仰方式,通过有限把握无限,具有鲜明的精神品性和不可或缺的生命价值。艺术是人类审美感受性的制作、呈现和传达。它源于人的情神系统,既保留了人类原始的审美本性,又在新的意象刺激下不断生成新的感受系统。这种感受性不仅仅停留在初级的、直接的、现实的感官层面,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超越性的精神境界。艺术的术质就是这种超越性的感受性。人通过艺术从日常经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社会转型、文化转型、人的生活转型和文艺转型的影响,文艺美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和形态会随之变化。
  B.艺术源于人的精神系统,艺术的感受性是一种不停留干感官层面的具有深层次的超越性的精神境界。
  C.审美感受具有感受性、直观性、超越性、非对象性,也具有一定的神秘性、神圣性和神奇性的特征。
  D 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文明样态极具审美特性.在面向未来人类精神体系和文明形态的重建时独具优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人们的信仰相似的是,审美感受亦具有鲜明的精神品性和不可或缺的生命价值。
  B.材料一聚焦当代中国美学的建构与思想遗产,材料二剖析审美艺术价值定位及未来挑战。
  C.人类审美感受体系健康发展之路是让审美感受与日常感知等平衡发展、和谐共处、和而不同。
  D.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不同,西方文明侧重发育了人类精神结构中的科学认知体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③段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世界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B.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和喜剧的定义及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
  C.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
  D.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要为工农兵和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4.请阅读舞蹈《只此青绿》的赏析文字,结合两则材料的美学相关理论,简要分析《只此青绿》蕴含的美学价值。(4分)
  材料链接:《只此青绿》的舞者仿若化作传世古画里的山峦翠影,水袖轻拂、身姿摇曳,用灵动舞姿勾勒出《千里江山图》的壮阔与温婉。动作编排细腻,刚柔并济间尽显古韵;青绿服饰与发髻,契合古画色彩与造型,视觉上高度还原。舞者举手投足,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观众仿若穿越千年,沉浸于宋画意境,心生静美之感,体悟到华夏文化的深厚底蕴。
  5.审美感受模式决定了人们的审美标准,同时也决定了人们审美感受能力的高下。在现在的“颜值时代”,如何提升自己的审美感受? 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旷野里(节选)
  柳  青
  位置在大平原上成千个稠密的村庄中间,一个小县城除了一两条小街和街面上多有几座瓦房和铺面,它和朱明山在解放战争中经常宿营的那些土围墙里的大堡子也没什么大差别。朱明山和青年团县工委的副书记李瑛——在路上谈话中知道——跟着推行李的手车进了离车站二里多的县城,拐过三两个弯,就到原坡底下的一片树丛里的县委会了。
  县委会刚开了晚饭。朱明山立刻同许多带着陕北口音和带着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