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共进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8380字。
机密★启用前
2024年11月八年级语文科期中测试试卷
本试卷共10页,21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1分)
1. 根据所学古诗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诗词写景技巧分类
写景技巧 示例 感受
抓住特征 乱花渐欲迷人眼, (1)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一个“乱”字, 写出了早春的花开得烂漫。
视听结合 泉水激石, (2)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大漠孤烟直, (3)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目之所见, 耳之所闻,皆可入诗。
视角变化 (4)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俯仰之间, 远近皆是美景
动静结合 (5)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动静之中, 山林自有意趣。
对比衬托 (6)________, _______! (刘桢《赠从弟??其二》) 写风势的猛烈, 更衬松柏刚劲。
情景交融 (7) ______, 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8)______, ______。 (曹植《梁甫行》) 李白虽是写水却寄予了不舍故土的情感;曹植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
【答案】 ①.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 泠泠作响 ③. 长河落日圆 ④. 晴川历历汉阳树 ⑤. 则素湍绿潭 ⑥. 回清倒影 ⑦. 风声一何盛 ⑧. 松枝一何劲 ⑨. 仍怜故乡水 ⑩. 万里送行舟 ??. 柴门何萧条 ??. 狐兔翔我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泠泠、圆、历历、湍、劲、萧条、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的历史就如同一幅画卷:1949年的长江前线,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 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凌空一跳; 为了那惊天一着,中国科研人员奋斗bù chuò……他们的历史功绩必将 juān kè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他们坚韧不拔的 ① 精神、敢为人先的 ② 精神、自强不息的 ③ 精神、大公无私的 ④ 精神必将得以传承。同时,我们也要警钟长鸣,那cǎn jué rén huán 的南京大屠杀我们不会忘记。我们谨记历史,不是为了清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bù chuò( ) (2)juān kè( ) (3)cǎn jué rén huán( )
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①创新 ②进取 ③开拓 ④奉献
B. ①开拓 ②进取 ③奉献 ④创新
C. ①开拓 ②创新 ③进取 ④奉献
D. ①进取 ②开拓 ③创新 ④奉献
4.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清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
B. 我们谨记历史,不是为了清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再次重演!
C. 我们谨记历史,不是为了清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
D.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清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再次重演!
【答案】2. ①. 不辍 ②. 镌刻 ③. 惨绝人寰 3. C 4. D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不辍(bù chuò):不停止,继续不断。
镌刻(juān kè):雕刻;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
惨绝人寰(cǎn jué rén huán):惨状几乎为世间所无,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开拓:开辟,扩展。“坚韧不拔”可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