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5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24 21:22: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760字。

  2024年抚州市初二年级语文学科学习效果检测
  说明:本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开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我们读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领略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①的气势;读到《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了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死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位被    ②    的获奖者;徜徉七百里《三峡》,我们感受其“重岩叠(zhàng)③,隐天蔽日”的连绵山势……学习语文,是一次次美好的精神之旅。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当________      ③(zhàng)________
  2.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授赠 B. 授予 C. 追念 D. 追授
  【答案】1.     ①. dāng    ②. 嶂    2.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
  重岩叠嶂(chóng yán dié zhàng):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授赠:授予赠品;
  B.授予:一般指给某人某种东西;
  C.追念:侧重于怀念、追忆;
  D.追授:指对死者授予某种荣誉或称号等。
  文中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死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用“追授”恰当。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年中,有着不同的节日,但总有一样东西把它们串成一条线(    )清明时节,无论雨有多大,我们都不会忘记到先人坟前扫墓;中秋月圆,无论夜有多深,我们都不会错过与亲人共赏明月;无论路有多远,春节来临,我们都不会停止回家团圆的脚步。           。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节来临,尽管路有多远,我们都不会停止回家团圆的脚步。
  B. 春节来临,无论路有多远,我们都不会停止回家团圆的脚步,
  C. 春节来临,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我们都不会停止回家团圆的脚步。
  D. 春节来临,无论路有多远,我们都会回家团圆。
  4. 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5.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又一个节日,其中的亲情是永恒不变的。
  B. 一个又一个节日,亲情是与心最近的那条线。
  C. 一个又一个节日,亲情这条线是最明显的。
  D. 一个又一个节日,亲情把它们串成了一条线。
  【答案】3. B    4. B    5. D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前两句“明时节,无论雨有多大,我们都不会忘记到先人坟前扫墓;中秋月圆,无论夜有多深,我们都不会错过与亲人共赏明月”构成排比句,“春节来临”表示时间,应放在“无论路有多远”之前,这样排比句句式一致;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一年中,有着不同的节日……”,后文中“清明时节……中秋月圆……春节来临……”正是对前面语句“不同的节日”的进一步解释说明,所以用冒号。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
  这段文字围绕“一年中不同的节日”阐述,第一句是总起句,然后从“清明时节……中秋月圆……春节来临……”三个节日举例,最后一句是总结句,应和前面总起句“总有一样东西把它们串成一条线”照应,即“亲情把它们串成了一条线”,且“亲情”依次与三个节日中“到先人坟前扫墓、与亲人共赏明月、回家团圆”照应。故选D。
  6. 班上召开“人无信不立”的主题讨论会,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记录,其中偏离议题的一项是(   )
  A. 甲:老子说,轻诺必寡信。我们应该做个信守诺言的人。
  B. 乙:《礼记》中提到,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我们应该讲究信用,言必行,行必果。
  C. 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
  D. 丁:《曾子烹彘》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告诉我们“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
  C.“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谈的是人生价值,与“人无信不立”的论点无关。
  故选C。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二月四日作①
  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