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7140字。
福建省龙岩市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您提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明。您认为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存续的力量何在?
伍德:简而言之,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 (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论述,这个理念风雨无阻地伴随着中国人,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尽管文化和语言种类繁多,但人们相信汉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
记者:杜甫在中国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您为何认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呢?
伍德: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其诗作既有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也有他在三峡对于人与自然、风景以及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的亲切描述,聚餐、棋局等生活场景的再现。杜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我们说,这些因素“使社会运转”。尽管杜甫寂然离世,但他以美妙的语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
记者:您认为以杜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义?
伍德:在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退去。但是,人们依然可以在当下的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因为在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深深的源泉,其中诗歌就是中华文化得以长期延续的一大源泉。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今天人们依然公认,杜甫的言语从某些角度告诉我们,何为中国人。
但杜甫的诗作不仅仅是为中国人而写的——在我们这个动荡的时代,这位生活在8世纪之人的思索、关于友情的主题、唐诗的世俗视野、禅宗的宇宙人文主义,即使是通过翻译,也仍然具有当代意义。因此,随着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确实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今天追随杜甫当年的足迹并且了解其背后的深意,愈加凸显其重要性。
(摘编自《通过杜甫感受中华文明精神特质——对话英国历史学家、制片人、作家迈克尔•伍德》,《中国社会科学报》)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民族的精神写照。古代文学史上的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现代文学史上的“鲁、郭、茅、巴、老、曹”等,他们所以赢得后人的尊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伍德认为历史上的大乱并没有打破中国人对“斯文”的信守,汉字对文明的这种长期存续具有重要作用。
B. 在伍德看来,杜甫的作品相较于李白的作品,更加能够体现中华文明的价值观,也更加能告诉当下的我们何为中国人。
C. “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静”句,充分体现出中华文明中以文化人的思想,与西方信奉的丛林法则有着本质区别。
D. 面对当今世界的时代难题,中华文明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与中华礼乐教化等文明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儒家文化仍然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这说明今天的中国人依然有必要学习儒家的核心文本。
B. 中国有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歌所涉内容极广,且具当代意义,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杜诗就是最好的证明。
C. 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屈原、杜甫、曹雪芹、鲁迅等文学家创作出传世佳作的根基和前提。
D. 文学作品中平凡的细节描写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这是一种以小见大、以文化人的巨大力量。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孙犁《荷花淀》中,与水生嫂相约探望丈夫的一个女人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 沈从文《边城》中,翠翠觉得好像缺点什么,于是胡思乱想“要坐船下桃源县”“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点了灯笼火把去找”。
C. 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对天发誓:“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如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
D. 茹志娟《百合花》中,新媳妇明知道小战士已经牺牲,“却像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4. 为了论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迈克尔•伍德使用了哪些事实性论据,结合材料一简要概述。
5. 孙犁的小说《嘱咐》描写水生在参加战争八年之后回家时的情景。有人曾质疑这种描写过于小气。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材料二及下面的选段阐述你的理由。
水生的家在白洋淀边上。
黄昏时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边,他的家就住在村边上。他看见房屋并没有烧,街里很安静,这正是人们吃晚饭,准备上门的时候了。
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的关闭那外面的梢门。
水生亲热地喊了一声:
“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一抽一抽一搭搭地哭了。
(节选自孙犁《嘱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更加能够体现中华文明的价值观,也更加能告诉当下的我们何为中国人”错,伍德认为杜甫的作品更伟大,但并没有认为杜甫的作品更加能够体现中华文明的价值观,更加没有认为杜甫的作品“更能告诉当下的我们何为中国人”。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在万绿湖边有棵树
苍俊同
求学,立业,成家,孩子长大。一晃是几乎被遗忘的多少年,曾经的小王变成了如今的老王,那个从前趴在父亲肩头的小小王,转眼也到了外出求学的年纪,继承了“小王”的称号。
小王打小是听话的孩子,成绩也一向优异,这次却“叛逆”了起来。孩子成绩优秀本是好事,高考成绩也着实不错,但对于老王却成了一种幸福的烦恼。老王想让孩子近一点,小王却立志远方。
那眼中坚定的光,像极了曾经的自己。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