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2025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3 14:54: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8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290字。

  湖南省株洲市2025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题,考试用时15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讨论人工智能是否应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前提要件,是人工智能能否构成主体或者说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主体性。主体是个具有特定指称的哲学概念,倘若人工智能无法从哲学上证成主体,那么也难以从法律关系上赋予其主体资格。
  然而,即使是具有较强自主性和独立性、表现出一定情感意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离具备主体地位也相差甚远。只有人,并且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或者改造世界的人,才构成主体。由人而来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组织机构,乃至整个社会,但必须有具体的、实践的人的存在与在场。
  人作为主体最本质的规定性是主体性,主体性最重要的内容是人的创造性与实践性,即主观能动性或者说自我意识。这是人之为人、人为主体最根本的特征。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虽然表现出日益强大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自主行为能力,但其所解决的问题仍只是封闭场景下的计算求解问题,无法对外界环境自行设定目标或计划,进行自主能动的反馈,远远没有“进化”出自我意识或者说能动性,因此人工智能并不具备人所特有的那种主体性,也就无法构成主体。
  更进一步,人工智能也不能构成法律主体或有限法律主体。《有限法律主体:人工智能法律地位的合理选择》提出,民事主体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历史演变,反映民事主体去脸庞化与去伦理化的特征。但任何拟制主体的根基都可以追溯到人的存在或在场。这非但没有与唯有人作为主体的理论相违背,反而强化唯有人才可作为主体的理念。一方面,公司、社团等法人的建构,可以视为复数人的集合,法人作为法律主体的核心要素仍是享有权利义务并承担一定责任的人;另一方面,非人组织构成法律主体的哲学根基,并非主张一种强的人类中心主义,而只是在强调最底线的人文主义,即有人的存在或在场。对完全自动化、脱离或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人工智能赋予法律主体地位,在根本上背离了这一哲学宗旨。
  (摘编自李凌《“人工智能是否应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伦理审思》)
  材料二: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领域展现出的强大自主性和泛化能力,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与人工智能的交流就像是和另一个人交谈。那么,当一台智能机器能够和我们进行具有理性和情感特征的语言交流时,机器是否也会影响我们的“人性”呢?人性,通常指的是人类独特的理性、意识、自我反思、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等特质。从这个意义上看,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身并不具有人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能构成主体或者说人工智能具有主体性是人工智能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
  B.人成为主体的最根本的特征是人具有创造性与实践性,也就是主观能动性或者说自我意识。
  C.人工智能没有人类的理性、意识、自我反思、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等特质,因此不具有人性。
  D.人工智能通过监控和注意人类的语言来理解掌握人类的目的意图,对人类认知产生了深刻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论证人工智能具有法律主体地位,应该先从哲学上予以证明。
  B.法律主体可以由非人组织构成,说明在法律中并不强调人的存在。
  C.随着人机交互关系继续发展,人工智能将不再是服务于人的工具。
  D.人工智能满足人类所有需要,成为人类生活中智能、贴心的伙伴。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第四段中提到的人工智能的强自主性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对生物科学信息做出分析,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蛋白质分子。
  B.智能医疗诊断系统根据病人的症状、医学知识和数据为病人提供治疗建议。
  C.智能家居系统根据人的口令设置,自动调节房间灯光的明暗和窗帘的开合。
  D.自动驾驶汽车在复杂交通情境和伦理风险下制定并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
  4.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人工智能不应具有法律主体地位?(4分)
  5.最近,“智能向善”入选“2024年十大流行语”,引起了公众对科技伦理的讨论与关注。请根据材料,谈谈“智能向善”对我们发展人工智能有哪些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墓地
  孙甘露
  正月十五,元宵节。汽车一路向西,行驶至小闸镇附近。
  宁绍山庄就在小闸镇南面,墓园门前有座木桥,桥后林木森然。汽车停在桥前,叶启年下车后独自过桥。草地间的小路上,零星有几个来扫墓的人。叶启年穿过一方草地,草坪后冬青环绕,他走到叶桃和她母亲的墓前。
  叶桃墓前有一小堆栗子,已遭鸟雀啄食,散落在四周。叶桃爱吃栗子,叶启年似乎心里想到了点什么,盯着栗子看了半天,又俯身用手把墓穴石板上的残渣扫落草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