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220字。
广东省茂名市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 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1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上宣布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正式成立。这一A“设立在雅典”“专门致力于古典文明研究”的“高级别”学术研究机构,立刻成为与会中外专家学者谈论的热门话题。为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回答这一研究机构B“为何建”“谁来建”“如何建”等外界关心的问题,本网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部分专家学者。
中国社会科学网:要打造古典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和中国古典学研究者应如何作为,特别是在理论和方法上实现创新和突破?在古典学研究中_____C____?
刘作奎(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首先是坚持正确学术导向。要全面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并作为根本指导和遵循,才能更好地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打造古典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其次是走出书斋,从学术研究与实践的互动中寻找答案。古典学研究不能停留于文本解读,要从实际出发,深入第一线开展研究,把原创性的一手资料切实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研究方法,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来开展研究。
再次是切实增强文化自信,积极批判错误思潮,坚持与时俱进。切实批判和摒弃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错误观点。从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阐释中国主张、展示中华文明。
贺方婴(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古典学研究室负责人):长期以来,西方传统的古典学系奉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为经,他们的古典学研究显然不包括中国古典。但是,中国的古典学研究不必也不应事事以西方的古典学研究路数为宗,不能沿用西方传统的研究范式,而是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古典文明传统,重新定义古典学的新意涵。
要打造古典学研究的中国学派,中国古典学界应该努力打破旧有现代学科分类体系和西方中心主义立场,从更整体的世界文明史的研究视野出发,将古典学研究对象从西方传统的古希腊罗马之学,扩展至包含中国古典文明在内的所有人类文明,特别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一切孕育过杰出思想、并拥有传世经典的古代文明。在对人类古典文明的研究和阐释中,注重引入带有人类文明关切和学术深度的比较视野。中国古典学界要自觉深入认识文明的源头,重新思考古今中西的复杂问题,全面反思和总结全人类的文明经验和教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熔铸出一种“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明理论,为解决现代世界的各种纷争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为中希文明跨越国家的交流拉开了历史序幕。作为亚欧大陆两侧的两大文化,中希文明以奠基性贡献,分别成为东西方文明的源头活水,虽起源不同,但以一种内在融通、彼此契合的方式,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希腊古典文明和中国古典文明之间有许多共通之处,可供互鉴。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作奎认为,做好中国古典学研究首先要坚持正确学术导向,要打造古典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就要全面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B.刘作奎认为,做好中国古典学研究既要关注文本解读,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第一线研究,掌握原创性的一手资料。
C.贺方婴认为,中国的古典学研究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古典文明传统,不应以西方古典学研究路数为宗,不能沿用西方传统的研究范式。
D.贺方婴认为,古典学中国学派的研究对象应该包含所有人类文明,既包含中国古典文明,也包含古阿拉伯文明,古印度文明等等。
2.对于材料一访谈的相关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A处画线句介绍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时三个定语分别单独使用引号,突出其关键信息,体现出访谈的针对性。
B.文中记者的提问很具体,但第一段B 处画线句只用了“为何建”“谁来建”“如何建”三个问题来概括,提纲挈领,便于读者迅速把握采访的脉络。
C.根据两位受访者的回答,可以推断出C处记者的第二问应该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或者类似的实践性内容。
D.两位受访学者分别从各自专业领域的角度回答了古典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如何建”的问题,丰富了访谈的内容。
3.下列选项不可以作为材料二第一段论据的一项是(3分)
A.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对宇宙理性规则的认识与道家“道法自然”中对自然规律的尊崇,有深度契合之处。
B.《礼记》中“分争辨讼,非礼不决”的思想和古希腊梭伦“制定法律,无贵无贱”的主张,分别展示了东西方社会运行的法则。
C.孔子主张的“仁、义、礼、智、信”与柏拉图提出的“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彰显了人类文明在价值追求上的内在共性。
D.古希腊的海洋贸易智慧启迪现代国际海运和贸易往来,中国古代“交子”的创新也同样为现代贸易和金融发展带来启示。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选择雅典作为设立地点的原因。(4分)
5.对记者的问题,刘作奎和贺方婴两位学者的回答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我们最初知道兰香的时候,她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现在,她已整整十九岁了。
这个在窘迫和煎熬中长大的姑娘,很早就开始直面艰辛的人生。她的意识中时常充满了忧虑,焦灼地凝视着自身以外的生活。奶奶、父母亲、两个哥哥和姐姐一家人,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