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1040字。
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 (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文城市的基本理念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完善,逐渐形成了|以人的精神凝聚、审美培育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行动指南。
中国式的城市人文类型故事,是值得认真面对并加以格外珍视的,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着很多非常优秀的城市人文类型故事。所以,中国的人文观念和涵盖范围,在新的前行中,在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中,还会有更多来自“他者”的鲜活元素加入。这是我们解读人文城市理念中国化实践的一个关键点。
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最关键的事情,是如何将人文城市理念进行有效的中国化转换,要怎样结合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全新实践,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寻找并建立一套评价体系,进而将这一体系推进到实践中去,成为指导中国城市更好发展、营造更被普通民众认可和乐于安居的新家园的指导性原则。
如果我们能够将已经比较成熟的大量有关人文城市的理论,继续分解为对人文城市理念的构成、内涵等内容的中国化的对应研究,可能还会催生相当丰富的新成果。中国的很多城市设计、规划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文化阙如问题,一些城市新建设缺乏人文意味和文化魅力.城市面目一味趋洋、仿古、求奇,文脉模糊,文化识别性缺失。一些城市的发展出现了过分强调发展速度而忽视发展质量、过分注重城市外貌的宏伟壮观却忽略了人们的真实生活需求等问题。这些现象的背后,又是怎样的观念在做支撑的呢?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合理解释。对人的先进理念、吸取他人的教训。我们将“人文”的概念应用于对城市发展质量的评价,商思、文律阶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质量状况。
(陈宇飞《人文城市理念的中国化实践初探》)
材料二:
自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以来,我常常被问及一个问题;人民,城市与人文城市是什么处求?这次演讲,我主要从人民城市与人文城市的关系切入,希望帮助火家更加全面地认知人民城市的理论内涵、更加准确地把操人民城市的历史发展规律、更加深刻地了解建设人民城实验必要性和必然性、继而为推动人民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人民城市”森国家战略层面的提出,最早见于2015 年 12 月的中央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读人文城市理念中国化实践的关键点,是在中国传统人文观念和涵盖范围中加入来自“他者”的现代鲜活元素。
B.中国一些城市的新建设缺乏人文意味和文化魅力,对此现象应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出导致该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
C.从城市人文发展状况的角度来评价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质量状况,是“人文”这一概念用于此类评价的一种体现。
D“入文城市”这一概念,在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的时间早于“人民城市”,但二者都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城市发展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对人文城市理念的构成、内涵等内容进行有效的中国化转换,建立中国城市发展评价体系,中国城市就会更好发展。
B.我们能够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理论体系,前提是我们借鉴了世界其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并吸取了它们的教训。
C.由于“以人为本”中“人”这个概念较为抽象,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对“人”和城市建设目的的定位都不容易精准地确定。
D .新型城市一旦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承担凝神铸魂、文化赋能等方面作用,它就能成为城市文化本质发育最好的人文城市。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列举中国一些城市在设计规划、发展重点上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增强了读者对拥有人文城市理念的必要性的认识。
B.材料一主要围绕人文城市理念中国化这一核心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C.材料二第一段提出问题,同时说明演讲的切入点和目的,这有助于让听众了解演讲的意图和大体思路,进而引发听众思考。
D.材料二对“人民城市”与“人文城市”这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出处等都作了言之有据的交代,体现了演讲者严谨的态度。
4.材料二最后一段画横线的句子,如何做到语言表达既形象又严密?请简要说明。(4分)
5.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片区的“变形”,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文城市理念?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雪落北方静悄悄
查干
前几天北京大雪,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下得很大,也很有气势,有点像白盔白马挥戈而来的古代兵士,在战地冲锋。推楼窗望将过去,整个北京城银装素裹,且闪着寒光,亭台楼阁,水岸绿道,一片雪白。而视野中的中国尊和景山万春亭,在雪光的反衬下,显得越发高耸起来。大街小巷,车行如狸,行人明显少了许多。只是在安定门大桥上,有一位红衣女子,打着红色雨伞,牵着她孩子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