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五)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800字。
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五)
语文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
汉末魏管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邻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順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速和戴顺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面)、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脱的诗,郦道元、杨街之的写豪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闽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这时代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以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王教的支配。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您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的美与五、商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掷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国周泰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一些申超的哲学天才-佛教的太师,也是生在这个时代。
西洋“文艺复兴”的艺术(建筑、绘画、雕刻)所表现的美是浓郁的、华音的、壮硕的;魏晋人则倾向筒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净的美。
这晋人的美,是这全时阳的最高峰。世说新语》书记述得挺生动,能以简动的笔墨画出它的精神面貌、若干人物的性格、时代的色彩和空气。文笔曲简约会浩尤能传神。撰述人刘义庆生于晋末,注释者刘孝标也是梁人;当时晋人的流风余游犹未泯灭,所述的内容,至少在精神的传模方面。离真象不适。
暑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性,《世说新语》书里有不少重要的资料和启示,是不可忽略的。今就个人读书礼记粗略举出数点,以供读者参考,详细而有系统的发挥,则有待于将来。
(一)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借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先已表现于曹操那种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一般知识分子多半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值。枢漫问殷浩曰:“卿何如我?”殷答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种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在西洋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事。而世说新语》上第六篇《量》、第七篇《识鉴》、第八篇《赏誉》、第九篇4品藻》、第十篇《箴》,都系鉴赏和形容“人格个性之美”的。
(二)山水美的发现和晋人的艺术心灵。中国伟大的山水画的意境,已包具于晋人对自然美的发现中了!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谢灵运的“溪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以及袁彦伯的“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您然远想,有高世之志。晋宋人欣赏自然,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超然玄远的意趣。这玄远曲深的哲学意味深透在当时人的美感和自然欣赏中。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有情趣,
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又如庖丁之中青綮,神行于虚。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魏晋书法的特色,是能尽各字的真态。“钟繇每点多异,羲之万字不同。”“晋人结字用理,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中国独有的美术书法-这书法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是从晋人的风韵中产生的。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
(三)晋人艺术境界造诣的高,不仅是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个性,生机活泼,更主要的还是他们的“一往情深”!无论对于自然,对探求哲理,对于友谊,都有可述: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取。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好一个“秋冬之师,尤难为怀!”
晋人虽超,未能您情,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王戎语)!是哀乐过人,不同流俗。尤以对于朋友之爱,画面富有人格美的倾慕。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诸,境与抽会,真气扑人。谢灵运的“油塘生春草”也只是新鲜自然而已。然面扩而大之,体而深之,就能构成一种泛神论字宙观,作为艺术文学的基础。
(四)我说就晋耐代人的精神是最哲学的,因为是硬解放的、最自由的。晋人精神上的将自由,真解放,才能把我们的胸襟像一朵花似的展开,按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西题文,体会它的深沉的境地。
(五)晋人的“人格的唯美主义”和对家谊的重视,培养成为一种高级私交文化,如“竹林之游”“兰亭很集”等。玄理的辩论和人物的品藻是这社交的主要内容。因此谈吐措辞的隽妙,空前绝后。晋人书礼和小品文中隽句天成,俯拾即是。陶渊明的诗句和文句的角妙,也是这“世说新语时代”的产物。陶渊明散文化的诗句又遥遥地影响着宋代散文化的诗派。
(六)晋人之美,关在神凿。神的可说是“事外有远致”,不能滑于物的自由精神(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是一种心灵的美,或哲学的美,这种事外有远欧的力量,扩而大之可以使人超然于死生祸福之外,发挥 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的精神来: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能海戏,风起浪涌,孙(绰)、王(羲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旺,吟啸不言。贵人以会能闹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曰:“如此,将无归?”众人皆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美之极,即雄强之极。王羲之书法,人称其字势雄选,如龙跳天门,虎卧风阙。淝水的大捷位摄于谢安这美的人格和风度中。谢灵运泛海诗“溪涨无端但,虚舟有超越”,可以借来体会谢公此时的境界和胸襟。
(摘编自宗白华《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材料二:
《雪时晴帖传为东晋王羲之书,唐摹本,是一通问候友人的信礼,4行28字,楷行草相间。它是作为一封信扎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友人的问候。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所表现的美与魏晋人倾向的艺术美进行对比,意在抑彼扬此,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
B.文末叙谢安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一事,是为了论证“晋人之美,美在神韵,神韵可以使人发挥出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的精神来”。
C.文章前三段概括出汉末魏晋六朝的整体风貌,目的是作铺垫,为的是引出后文来论说世说新语表现出来的晋人之美。
D.作者宗白华认为,世说新语》一书里存在的不少重要的资料和启示,是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特性的必选资料。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该书以生动简约的文笔勾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B.中国顶级山水花鸟画的境界和美术书法的灵魂无不来源于晋人风韵,是晋人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
C.陶渊明诗歌艺术境界之高,不仅因为他意趣超越,深入玄境,更因为他对自然的“一往情深”。
D.晋人的高级社交文化形成于对“人格美”的追求和对友谊的重视中,其主要内容是玄理的辩论和人物的品藻。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宗炳画所游山水悬于室中,对之云:“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B.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C.孙绰《天台山赋云:“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
D.荀中郎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
4.文艺研究在表达上常常是理性与感性的融合,请分析这句话在材料一中的体现。(4分)
答:
5.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请结合材料鉴赏快雪时晴帖的美学内涵。(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课水
冯至
吴国,从秦伯到现在,是一个长夜,五六百年,谁知道这个长夜是怎样过去的呢?如今人人的脸上浮漾着阳光,都像从一个长久的充足的睡眠里醒过来似的。在这些刚刚睡醒了的人们中间,有一个课水旁的女子,她过去的二十年也是一个长夜,有如吴国五六百年的历史;但唤醒她的人却是一个从远方来的、不知名的行人。
身边的眼前的一切,她早已熟悉了,熟悉得有如自己的身体。风吹动水边的草,不是同时也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