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22790字。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校开展“沿着运河读中国”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资料后整理的笔记。请你参与审读修订。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大运河,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掘邗沟,正式拉开了运河修建的序幕。奔腾了2500多年的中国大运河,包涵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可谓举世罕见。
俯瞰中国地图,长城与大运河两大“超级工程”,在华夏大地上书写出一个“人”字。①,共同勾勒出中华民族历史的长度、沟通的宽度、发展的厚度。
大运河留下了不计其数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就有58个物质文化遗产点,包括古镇、古闸、古桥等。②,大运河沿线集聚的戏剧、武术、医药、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不胜枚举,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450多项。
(1)对语段中加点字词的音、形、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承载”的意思是“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载”读作“zài”。
B.因为表达的是“重大事件的开端”,所以“序幕”书写正确。
C.因为表达的是“里边含有”的意思,所以“包涵”书写有误。
D.“举世罕见”和“不胜枚举”两个词中的“举”都是“推举”的意思。
(2)结合语境,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词句,语言连贯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有力的一撇是长城,轻盈的一捺是运河 ②但是
B.①轻盈的一捺是运河,有力的一撇是长城 ②但是
C.①有力的一撇是长城,轻盈的一捺是运河 ②此外
D.①轻盈的一捺是运河,有力的一撇是长城 ②此外
读运河故事
2.同学们走进郭守敬纪念馆,了解郭守敬与大运河的故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大运河虽然都以北京、杭州为端点,但元代以前①(开凿/开垦)的大运河(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开封等中原腹地为中心,向京、杭两个方向展开,略呈弓形分布。
到了元朝,为了方便将江南地区丰饶的物产运输到大都(今北京),朝廷派郭守敬前往河北、山东②(考察/考查)河道。郭守敬初步确定了大运河弃弓走弦的方案,就是开挖山东段运河,如同在隋唐大运河这条弯“弓”上,拉出一条直“弦”,使大运河不再绕道洛阳一带,而是直接穿过山东,进入华北,到达北京。
这一方案的实施,使大运河比隋唐大运河缩短了900多公里,初步奠定了后代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和格局。
(1)在语段①②处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开凿 ②考察
B.①开凿 ②考查
C.①开垦 ②考查
D.①开垦 ②考察
(2)下列对语段中“弃弓走弦”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甲】截弯取直 【乙】摧枯拉朽 【丙】旁逸斜出
访运河城市
3.一位同学在探访运河沿岸城市后,写下一段感言。请你帮助修改。
到底是运河滋养了城市,还是城市反哺了运河□
运河之水,灌溉了万亩良田,孕育了城市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