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2/15 16:48: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880字。

  辽宁省锦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统村落是孕育和保存中华民族根性文化的空间载体,承载着农耕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思想。保护传统村落,既是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拓展丰富现代社会生活图景的时代选择,也是赓续农耕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举措,对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维护文化多样性,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根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纵观十余年的保护实践历程,从保留修复原始风貌,到活化利用、以用促保,再到集中连片整体规划,传统村落的保护方式不断更新,构建露天博物馆、再造文化空间等保护路径的生动探索,使传统村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比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保护名录的河北蔚县暖泉镇西古堡村,作为蔚州八百庄堡的代表性村落,其依托暖泉古镇整体区域保护建设,深耕特色文旅产业,每年旅游接待人次有30余万,带动当地村民脱贫增收并基本实现了“自养自保”。
  但我们也应看到,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千村一面、拆古建新、破坏性保护、空心化等问题,过度的旅游开发和生硬的商业融入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担忧。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除了资金投入、制度设计上的不足,人们对于保护动机与理念的认识问题依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些地方在保护实践中,过多强调文化符号的设置而忽视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过多强调建筑格局和村落规划而忽视乡村所反映的生活场域,过多依赖政府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多元主体的参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局部个性和地方特色的丧失。
  要让传统村落真正成为乡风乡韵乡愁的寓所,需要树立起更加系统化的保护理念,进一步挖掘“传统”蕴藏的丰厚内涵。首先,对传统村落的乡土景观予以整体规划。这里的景观既包括外在的建筑格局,也包括自然山水、文化遗迹、田园风光等。在制定村落保护方案时,应当对地方特色景观资源进行深入的整理研究,在此基础上创新更加多元的开发利用机制。其次,尊重原住居民的主体性。传统村落本就是村民开展生产活动、组织日常生活的空间场所,离开他们,村落就失去了生活的“烟火气”,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也就无从谈起。可以借助中小学乡土教育、社区宣讲培训等方式提升当地民众的保护意识,但对于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和保护热情来说,更关键的是要在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回应他们的发展诉求,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样才能让原住居民由旁观者变为责任人、受益者。再次,注重动员和集结各类参与主体。积极探索政府、社会资本、专家学者、志愿者和当地民众共商共建的开发模式,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发挥出各方的专业智慧,这将有利于最大限度激发传统村落保护的内外动力,避免陷入打造景区景点、创造经济效益的单一思维,促进其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实现共同提升。
  (摘编自李向振《让传统村落成为乡风乡韵乡愁的寓所》)
  材料二:
  过去几十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迅速推进,传统农业的经济效率远远落后,而城市经济具有全面的竞争优势,农村地区的青壮年人口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乡村社区的结构和形态发生巨大变化,一些传统的社区功能被削弱乃至丧失;另一方面,城市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使得今天的农民从外在的衣食住行、人际社交,到内在的思想观念都发生着深刻变化,日益与城市趋同。
  农村地区的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传统村落的物理形态。比如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村落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保护传统村落对于历史和现实都具有重要意义。
  B.纵观十余年来传统村落保护实践,随着保护方式的更新和路径的探索,很多传统村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C.过多强调文化符号的设置与建筑格局及村落规划、过多依赖政府是人们对传统村落保护动机与理念出现认识偏差的主要原因。   
  D.城市自身的竞争优势及其经济和文化影响力,让农村从物理形态到社区形态,从生活方式到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之所以要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是因为在传统村落的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B.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居住大量取代了传统的聚族而居,传统村落物理形态的改变可见一斑。
  C.乡土中国的精神和文化深植于传统村落,对传统村落的价值的考量不应忽视这一点。
  D.与传统被动、静态的保护措施相比,对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发展性保护适合国家现代化进程要求。
  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二中“保护性开发、发展性保护”的一项是(   )(3分)
  A.楚雄彝族自治州对中和镇传统民居建筑群进行修复,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
  B.黔江金洞乡对叶家大院民居进行修缮并建筑围墙及栏杆600余米,避免游客靠近造成破坏。
  C.浙江省台州市传统村落规划将老房子和老街拆掉,建起新的居民楼房、市民健身广场以及儿童乐园。
  D.江西省金溪县游垫古村延续着江南水乡的典型布局,近年来借助声光电技术成功打造“戏梦田园”。
  4.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两则材料在论述传统村落保护策略方面,有哪些异同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亲与茶
  梁晓声
  父亲是从不饮茶的。
  1963年我已经14岁了,还没见过茶。但从读过的小说里知道,茶是南方有身份人家待客的饮料。
  1971年,也是春节前,我从兵团回哈尔滨探家。那个冬季多雪而寒冷,父亲原本是准备与我同时探家的,却没成行——他在家信中写的原因是:“建设任务紧张,请不下假来。”
  母亲告诉我,父亲从四川寄回了一斤茶叶,信上说是花8元钱买的头季芽茶,要我在春节前按地址送给某人。那一年我已22岁,还没饮过一口茶水呢!父亲每月最多才能往家里寄40元,自己舍不得花几分钱买食堂的菜吃,一块腐乳下三天的饭,却用8元钱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