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21820字。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素质能力提升训练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范围:八年级上册
(全卷四个大题,共26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文艺作品______其内容和形式怎么变,但都万变不离其宗,即在本质上都是精神产品,都是以______高尚精神、铸魂育人为根本归依的。
鲁迅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他出版了多少本书、发表了多少篇文章,而在于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皆无不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他创作时精心斟酌每一个字符,打破思想禁锢,使其作品沉淀(diàn)出深刻内涵。那些文字似锐不可当(dāng)的利刃,穿透一切伪饰,镌(juàn)刻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这不仅使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时每每都能入目三分、______,而且更使他的思想在几乎每一字里行间都放射着穿透一切伪饰而直达灵魂深处的犀光。在他的光辉______下,同时代许多人都显得黯然失色。他被大家推崇(chóng),成为毛泽东所说的中国现代社会的“第一等圣人”,成为大家公认的“民族英雄”“民族魂”。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淀(diàn) B. 当(dāng) C. 镌(juàn) D. 崇(chóng)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斟酌 B. 禁锢 C. 入目三分 D. 黯然失色
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论 彰显 振聋发聩 映照
B. 不论 显示 震耳欲聋 照耀
C. 虽然 彰显 震耳欲聋 映照
D. 虽然 显示 振聋发聩 照耀
4.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皆无不深深地穿透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B. 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无不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C. 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皆没有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D. 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不得不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C.镌(juàn)——镌juān:雕的意思。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C.入目三分——入木三分:本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今义后借以比喻描写或议论深刻;
故选C。
5.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晕车,在医学上被称为“晕动病”,主要是由于人体的平衡感和视觉信息之间出现冲突而引发不适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坐在车内看手机时,眼睛看到的是相对静止的车内环境,而前庭却感受到了车辆频繁的晃动变化,这种矛盾的信号让大脑陷入了混乱,误以为人体中毒了,于是便启动了一系列的防御机制,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等晕车症状的出现。
①前庭能够敏锐地感知人体的运动状态和头部位置的变化,并通过神经信号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
②然而,当眼睛观察到的环境与大脑判断的信息不一致时,问题就出现了
③当我们乘坐交通工具时,车辆的颠簸、加速、减速以及转弯等动作会干扰内耳中的平衡器官——前庭
④正常情况下,前庭感受到的运动信息和眼睛看到的视觉信息应该是相互匹配的
⑤这样大脑才能准确判断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人体也就能保持平衡和舒适
A. ④②③①⑤ B. ④①⑤②③ C. ③①②⑤④ D. ③①④⑤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