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0370字。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文学之美,在于用美的心灵写出美的文字。美在独特的情感体验,那蹒(pán)跚着走到铁道边去买橘子的背影,让人簌(shù)簌落泪;美在多彩的自然景象,傲然挺立的白杨、鲜腴(yú)的菌子,颇能撼动人心;美在卓越的建筑人文,古朴美观的赵州桥、自出心裁的苏州园林、像巨人一样鼎天立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无不展现中国人民的智慧;美在严谨的科学探索,昆虫学家客观记录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寻觅(mì)丰富的生命历程。
(1)文段中标注的四个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蹒(pán)
B.簌(shù)
C.腴(yú)
D觅(mì)
(2)文段中四个画线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傲然
B.古朴
C.自出心裁
D.鼎天立地
2.(2分)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内制陶技术在他殚精竭虑的钻研下,终于有了重大突破。
B.精彩的皮影戏令观众如痴如醉,无动于衷,甚至都忘记了鼓掌。
C.这位青年多才多艺,气质非凡,在同伴中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D.深秋季节,马山公园的枫叶红了,前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
3.(2分)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B.家庭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
C.志愿者来到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探望孤寡老人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D.中学生要细心观察生活,写作时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4.(2分)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B.《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等。
C.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D.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是他的作品。
5.(6分)根据提示默写。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诗文的永恒主题。李白的“(1) ,万里送行舟”借写故乡水抒发思乡情;“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2) ”表达朱敦儒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剧哉边海民,(3) ”是曹植对乱世人民的深切同情;李贺《雁门太守行》中(4)“ , ”表现了战士们舍身报国的决心;“域民不以封疆之界,(5)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阐述了孟子的治国主张。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滋润着每一代人的精神家园。
6.(2分)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八年级(2)班计划开展“互联网改变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二、阅读。(52分)
7.(3分)诗歌理解。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破”字写出国都破败的悲凉状况,“深”字呈现荒草丛生的凄凉情景。
B.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颈联写战火连绵不断,这时诗人突然收到一封家书,得知家人的消息,怎能不惊喜!
D.尾联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8.(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前两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3分)学校团委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重温红色经典,感受英雄情怀。举行了“‘红小鬼’事迹与精神”读书交流会,小张同学梳理出下列内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要求彭德怀出示路条——坚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