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2/20 20:41: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8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740字。

  江苏省泰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一个民族内在生命的根本维系,文化主体性呈现出文化意义上的坚定自我,是民族精神得以挺立的思想标识,是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凸显出一个民族对其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信程度。因此,文化主体性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命题,对于我们自觉地肩负起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重任,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植根于对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的自觉自信。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彰显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作为主旋律,构成多元一体的文化主体性的历史存在场域,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独特禀赋和突出优势。仁者爱人、贵和持中、刚柔相济、和而不同的多重文化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思想源泉,塑造了国民的精神气质和文化风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对于中华文化生命体而言起到了重要的凝聚和引领作用。
  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形塑于         ①         。文化主体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没有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对话,就难以达成真正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当今人类已经进入普遍交往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共时性的社会结构已然形成,各种文化形态由封闭隔绝的离散时空转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步时空。随着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以独立的文化主体姿态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基于这一现实语境,我们需要摒弃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中心主义”范式,在与“他者”文化的交流交往中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生成于          ②         。《诗经》有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学》开篇就阐述了“新民”的思想,又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说。正是这种流淌于民族血液中的创新性文化基因,使得中华文明随时代大潮而动,将外部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通过不断的自我创新焕发生机与活力,通过不断的自我超越开拓胸襟和视野,从容自信地走向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从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出发,以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历程为价值参考,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主动拥抱现代文明,从而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进而实现人类文明形态整体性跃升的过程。
  (摘编自邹广文《文化主体性的哲学审视》)   
  材料二:
  从理论来讲,主体性是一个哲学范畴,指的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与对象性客体形成的关系、地位、作用和影响的性质。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可以从文化建构主体性、文化内核主体性、文化方法主体性三个层次理解。
  文化建构主体性指的是文化建构者的主体性,是由谁来建构、由谁来发展文化,最终要服务于谁的问题。坚持中华民族文化建构主体性,就是要始终把文化建设权、创制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因为只有中国人最能够了解中国社会、中国国情和中国人的心声,知道中国老百姓所思所想,说出他们心里的话,创造他们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建构让中国老百姓舒畅生活的文化制度和文化环境。
  文化主体性的内在根本是要解决什么是中华文化,什么不是中华文化的问题,这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有其独特的禀赋和突出的优势。
  B.文化主体性是民族精神得以挺立的思想标识,塑造了国民的精神气质、构筑了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C.什么是中华文化,什么不是中华文化,这涉及中华文化的根本内核,可概括为“道法礼教和同”。
  D.中华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文化主体性,让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文明体系中的优秀一分子,造福于全人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主体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只要不同文化之间有互动和对话就能达成真正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B.中华文化具有独立的文化主体姿态,所以在与“他者”文化的交流中应当保持“中心主义”的范式。   
  C.我们应该从文化建构、文化内核、文化方法三个层次理解中华文化主体性,推动中华文化走向繁盛。
  D.文化主体性的内在根本是文化建构者的主体性,指向由谁来建构、由谁来发展,最终要服务于谁。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文化主体性”的一项是(3分)
  A.近代洋务派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B.五四时期,钱玄同等人提出了废除汉字、实行汉字拉丁化的主张。
  C.在中小学设置经典课程,引导孩子们诵读、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D.上海越剧院以线上直播方式面向全球观众表演经典越剧《红楼梦》。
  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完成下面思维导图。(4分)
  提出观点——文化主体性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的自觉自信
  分析问题 ——               ①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②               
  ③                
  解决问题——                ④                
  主动拥抱现代文明
  ▲                     ▲                                                                                                                                       
  5.下面这段文字对我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二,从坚守文化主体性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近日,李子柒发布新作《雕漆隐花,雕出紫气东来》,她在视频中展示了漆器这一中国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紫气东来”含有尊贵、祥瑞、智慧与和谐之意。这种富有仪式感的中式美友。如今,古老的漆器艺术被赋予更丰富的美学价值,广泛应用于家居、生活器具、装饰艺术等领域。一代代漆艺匠人接续传承,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匠人们不断创新,让这项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光彩。
  ▲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歌的白杨
  郭 枫   
  从孩子时代起,我就觉得:老家的白杨树,是一种风格特别的树。
  在我们的村头,有几十棵白杨旗杆似的高耸在路旁,光滑而笔直的树干,深绿而丰厚的叶子,都干净得好像不染尘埃。非常漂亮,非常潇洒,很有脱俗的味道。
  当风向开始转变,打从西方来,带着轻啸的尾音掠过原野。这时,季节刚跨上农历七月的门槛。七月,太阳的火焰仍然够红够热,大地仍旧葱笼,草木仍旧沐在夏日的欢愉中,白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