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3月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12 7:55: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2 总计:1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800字。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3月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图像是文化的符号。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形成了独具东方风韵的美学体系,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的传承与弘扬,图像化表达是其形式之一,由图像展演进行的中华文明传播与跨文化沟通亦古来有之。14世纪,中国的图画、瓷器和丝绸曾流行于欧洲上层社会,绘制有龙凤吉祥图、青花瓷、中国本土风情符号的图像深受西方人士喜爱,成为了解东方风情的重要媒介。中国山水画、人物画、写意画等独具东方形式美感的画品与画技对亚洲、欧洲等地的绘画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饱含“中国趣味”的图像用隐喻的方式向世人传递着阴阳哲学、天人合一的核心精神和超然气节,并在濡化与涵化的国际传播中实现艺术的跨文化互鉴与文明的多元交融。
  随着媒介迭代,视觉传播由二维图像走向三维空间,由静态视觉变为动态影像,由现实空间迈向虚实结合的数字空间。在数字视觉主导的当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由表情包、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塑的全球化数宇交往空间。为此,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考察,数字视觉传播是增进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有效进路。因为数字视觉影像可以打破语言存在的文化折扣困境,进入多语言体系,让人人都能接触;数字视觉传播较之于文字传播,更具凝练性、具象性与直观性,能更好实现跨文化沟通,从“硬传播”向“软传播”转化;数字技术视觉与中华文明的深度融合,可更好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促成世界受众在“视觉——沉浸式体验——文化感知”的传播进路中,加强对中华文明的准确认知。
  媒介迭代后的“眼球经济”会更加关注内容价值,需要数字视觉技术与中华文明的交融创新。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具有可沟通性,中华文明因其先进性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艺术文化等诸多领域都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此,在新媒体视觉传播进路中,要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国传统图像精神,提升文化基因萃取能力,重视人类共通情感与价值观念的提炼。同时,要善用数字视觉技术与元素,让中华文明中的文物、文化遗产活起来,融入更多现代化与国际化元素,让中华文明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世界文明相沟通。(摘编自《用数字视觉技术赋能中华文明传播力》)
  材料二:
  在数字媒介技术变革作用下,世界交往进入了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人与人之间普遍的、直接的交往关系的新阶段,我们可称之为“数字世界交往”。数字世界交往是建立在元技术、后勤型媒介逻辑上的复杂体系。从基特勒到彼得斯的媒介哲学,都十分强调媒介作为人类存有的本体论意义,具有组织、协调人和物的关系的基础功能。在此意义上,互联网只是媒介技术的表层,而底层的媒介元素则是通信技术、代码、算法等组成的技术系统。这一技术系统不仅塑造了人们交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图像是文化的符号,图像化表达是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等精神特质的传承与弘扬的唯一形式。
  B.提升文化基因萃取能力,让中华文明融入现代化与国际化元素,以促进媒介迭代后的“眼球经济”。
  C.在数字媒介技术变革作用下,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人与人之间普遍的、直接的世界交往开始了。
  D.当下,数字世界交往的兴起为文明的交流互鉴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这与前数字时代存在显著区别。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字视觉传播因打破语言、文字的障碍,而成为增进中华文明传播力的有效进路。
  B.中华文明曾经的领先地位,让我们在新媒体视觉传播进路中有了文化自信的底气。
  C.数字交往与生产力是对立统一关系:数字交往推动生产力,生产力制约数字交往。
  ,D.没有平台支撑,数字世界交往就可能难以跨越以民族国家为疆域的传统交往边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故宫博物院应用互联网络等开发了《数字多宝阁》等数字产品,将数字创意与传统文化深度结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B.2023年,“银发知播”群体被评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这群爷爷奶奶通过不同网络直播平台讲解传统知识与文化,创造流量,汇聚能量。
  C.加快移动端传播平台建设,创新短视频、微视频、云直播等多元信息发布形式,更好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D.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马泉以三星堆为例做《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现代可视化创作与传播》主题演讲。
  4.对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中华文明传播与交流,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下列文字是“2021—2022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十大案例”之一:《典籍里的中国》引发海内外观众强烈共鸣。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该节目获得成功的原因。(6分)
  央视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获亚洲太平洋地区最富声誉的
  媒体奖项——第58届亚广联奖,评委会认为“节目让充满古老智慧的经典之作焕发新生,在智识和情感上引发了我们的强烈共鸣”。节目以“戏剧十影视+文化访谈”的呈现模式,陆续介绍了《尚书》《论语》等11部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经典名篇。节目相关话题全网阅读量超33亿,视频播放量超20亿,在海外视频网站获得了数亿次的点击率,掀起了“典籍热”。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
  上学路上的“新鲜事儿”
  沈从文
  从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①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须有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
  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作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大热时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用央板上鞋。
  又有剃头铺,任何时节总有人手托一个小小木盘,呆呆的在那里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