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教学设计9
- 资源简介:
约2780字。
7 溜 索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我国人民的智慧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善于观察环境,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语言运用:体会文章特有的语言特色,分析人物形象,感知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思维能力: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特点。
审美创造:结合重点语句鉴赏文章语言的特点,感受文章独特的描写视角,获得对文章描绘的物与人的美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是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走进作者,了解故事背景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在北京出生,籍贯为四川江津,作家、编剧。代表作有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等。其中小说集《棋王》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故事背景】本文选自阿城的短篇小说集《遍地风流》,略有改动。
云南怒江大峡谷, 被称为“东方大峡谷”。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 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怒江没有船, 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 两岸居民过江, 从前主要靠“溜索”桥。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用传神凝练的语言,舒徐有致的节奏,层层烘托,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
【笔记小说】所谓笔记小说,其实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学界一般均依鲁迅的观点概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广义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
代表作品有《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
目标导学二: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2.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明确: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目标导学三:初读文本,分析环境描写
小说开篇便写到怒江峡谷之险,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采用什么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