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4940字。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文天地,走进便是风景。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是风景:“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水藻真绿,把终年贮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暖暖的人间亲情是风景:“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dǎo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难忘的快乐往事亦是风景:“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课堂上师生专注的场景是风景:“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走进自然看风景,走进语文见人情,心中有情,处处皆景。
1.给加点字注音。
(1)嗅 到 (2)秕 谷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贮xù (2)dǎo 告
3.请选出词性不同的一项( )
A.林荫 B.沐浴 C.传染 D.朗诵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对偶
二、名句名篇默写
5.名句名篇默写。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诗人往往借物传情。(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借“明月”传递对友人的牵挂;(2)“?。”(《次北固山下》)王湾借“大雁”捎去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天净沙》)马致远则以多重秋景,抒发了游子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御孙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②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③节用远罪④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注释】① 御孙:春秋时鲁国的大夫。 ② 役:役使。 ③ 谨身:约束自己。 ④ 远罪:避免犯罪。
6.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广才: (2)励精: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小 人 寡 欲 则 能 谨 身 节 用 远 罪 丰 家 。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9.下列选项中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
A.【甲】文中诸葛亮通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论述强调了节俭和修身的重要性。
B.【乙】文中司马光间接地阐述了节俭与品德之间的关系。
C.【甲】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要避免放纵和浮躁,以免失去自己的本性和追求。
D.【乙】文中司马光通过正反两面的论述,深刻揭示了节俭对于培养品德的重要性。
10.结合【甲】【乙】两文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和司马光这两位父亲给儿子写信的共同用意是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一直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自源性文字。时至今日,不同文明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