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0430字。
2025届云浮市云安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模拟测试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动员全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
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摘自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材料二: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曾是京津冀地区三大风沙源之一。30年前,库布其风沙肆虐,缺水,无电,无路,缺乏基础设施。农牧民在沙漠里靠着一点沙生植物,艰辛游牧,生活极端贫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习近平强调,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
B.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应坚持正确的方针,处理好收益与投入,发展与保护,利用与修复之间的矛盾。
C. 库布其30年防沙治沙,由理论到实践,逐渐成就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互动多赢格局。
D. 库布其成熟先进的治沙模式获国内外高度认可,为世界防治荒漠化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坚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对之进行优先保护,就能保证人与自然保持良好互动和持续发展。
B.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过程是持久的,倡议者承担着重要责任,但也需各国共同分担、深入合作。
C. 先绿后富、绿富同兴,以协调解决生态、生存问题,这是由当时库布其沙漠的客观形势决定的。
D. 库布其治沙实践使万物各得其所、相互滋养、共同成长,源于其创就了平衡发展与良性循环。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中“开展全民绿色行动”理念的一项是( )
A. 鼓励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减少污染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B. 政府主导兴建大型水电站,利用水能发电,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C.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绿色消费的健康生活。
D. 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骑行、私家车、步行等出行方式。
4. 材料一第二段有三处引用古典文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 库布其的治沙实践是如何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导语】材料一通过引用古典文献和现代政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现实指导意义。材料二则以库布其沙漠治理为例,展示了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两篇文章结合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视角,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启发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由理论到实践”表述有误,材料二原文第四段“治沙技术方面,创造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治沙技术,摸索出了系统化治沙的理念,建立了一系列世界先进的示范中心”讲述的是先由具体实践措施再到摸索出治理理念,而非“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推理的能力。
A.“就能保证人与自然保持良好互动和持续发展”错误,说法过于绝对,仅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优先保护并不能保证人与自然的良好互动和持续发展,还需合理利用和修复。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树王(节选)
阿城
太阳依旧辣,山上飘着热气,草发着生生熟熟的味道。走到半山,支书站下,向山下队里大喊:“都去上工!都去上工!”大家一看,原来人们都站到太阳底下向我们望,听到支书喊,便开始走动。
走不到好久,便望到树王了。树王的叶子在烈日下有些垂,但仍微微动着,将空隙间的阳光隔得闪闪烁烁。有鸟从远处缓缓飞来,近了,箭一样射进树冠里去,找不到踪影。不一会儿,又忽地飞出一群,前后上下地绕树盘旋,叫声似乎被阳光罩住,干干的极短促。一亩大小的阴影使平地生风,自成